人口拐賣(上)/超3萬爸媽等奇蹟! 數據解讀「丟失的寶貝」

▲▼拐賣兒童。(圖/翻攝自)

▲電影《親愛的》劇照。(圖/翻攝自微博)

記者鄭思楠/綜合報導

「有時,只一瞬間沒回頭,生命中的最重要就消失不見.....。」這是電影《親愛的》中的經典台詞,也是很多拐賣兒童案件的真實寫照。拐賣兒童這四個字在大陸一直是常見卻極為敏感的「關鍵詞」,也很難有正式的官方統計數據可以參考,僅能透過大型公益網站上的數據一窺端倪。

拐賣兒童犯罪一直是個重要的社會焦點,也是大陸司法機關打擊重點。這一議題近年常引起全民輿論風暴,得益於大螢幕上多個改編自真實故事的「打拐」題材,讓一般人感受到「人販子」給受害家庭造成的絕望和傷痛。

迄今為止很難從官方管道搜索出被拐兒童的權威數據,大陸國內最大的尋親類公益網站「寶貝回家」,是目前少數可供外界參考的數據來源。該網站2021年12月16日的數據顯示,有23,138個家庭正在尋找丟失的孩子、10,578個被拐的孩子正在尋找親生父母。

▲▼拐賣兒童。(圖/翻攝自)

▲拐賣兒童犯罪在大陸一直是個重要的社會焦點。(圖/翻攝自南方週末)

「失蹤孩子的特徵烙印在父母親心中」

寶貝回家網站因與大陸公安部合作,被外界視為「大陸失蹤兒童的晴雨表」。截至2021年12月16日,寶貝回家網站上23,138條「家尋寶貝」的數據中,丟失男孩的家庭為15,159個,丟失女孩的家庭則是7,818個。

「失蹤當天,爸爸帶著孩子去保定買東西,在保定市一路口處,爸爸到距離路口500米的地方買菸,孩子獨自站在路口,等爸爸買完菸回來,孩子就失蹤了。」

「失蹤當天晚上八九點左右孩子在家睡覺時被人偷走的。」

「大耳朵,瘦長臉,小嘴,嘴型地包天(也就是托盤嘴),於2006年4月24日在家門口玩耍時被人拐走。」

這樣一條接著一條的「尋孩啟示」,是寶貝回家網站上父母們在尋找孩子時心痛的陳述。

期待孩子們回家的家庭在網站上註冊後,會在尋親特徵欄填上寶貝離家時的特徵,身上的「胎記」、「皮膚」的顏色、小小的「圓臉」、寶貝的「眼睛」、「雙眼皮」、「耳朵」......。寶貝回家網站上記錄著3萬多條尋親消息,目前為止,實現家人團聚的只有4189個家庭。

▲兒童失蹤1990年達到峰值共3431人。(表/記者鄭思楠製,下同)

▲兒童失蹤1990年達到峰值共3431人。(表/記者鄭思楠製,下同)

80-90年代兒童失蹤最嚴重

據《網易數讀》整理該網站的數據顯示,大陸兒童失蹤最嚴重的時期是80年代和90年代,每年失蹤人數介於1000至3000多人,1990年達到峰值共3431人,即平均每日有9個兒童失蹤。

高達43%的被拐兒童沒有離開原本的地級市,16%的被拐兒童仍在省內。即使有41%的被拐兒童被送出省,但大部分人販子只送往周圍鄰省,因為路途愈長,暴露的風險就愈高。

▲▼拐賣兒童。(圖/翻攝自)

▲大陸國內最大的尋親類公益網站「寶貝回家」。(圖/翻攝自寶貝回家官網)

據《澎湃新聞》整理該網站的數據顯示,孩子們最容易在醫院、火車站、市場、國小、汽車站等場所被遺棄或丟失。4至7歲是未成年人最容易失蹤的年齡段,男孩在1至12歲失蹤數均多於女性,其中,4至7歲的男孩最容易失蹤,13至18歲則是青春期女性失蹤數略多於男性。

遺棄送養最多出現在孩子剛出生時,其次是1至3歲的幼兒時期。在男女性別上,女性在各年齡段被遺棄送養均多於男性,尤其是嬰兒期,女性被遺棄送養的人數達到男性的2.6倍。從1949年到2017年被遺棄送養孩子的總數,女童一直占據絕大多數。

男女被遺棄送養的數目均在1960年和1990年前後出現高峰。從歷史痕跡來看,大陸在1959到1961年經歷了3年的自然災害,出現全國性的糧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機。而1979年後,兒童被遺棄送養的數目突然大幅提升,並於1990年達到頂峰。在這個時期,大陸經歷了計劃生育工作(一胎化)從提案到寫入憲法,再到嚴格執行的過程。

值得寬慰的是,自80年代以來出現的兒童拐賣高峰現象,終於在90年代隨著有關拐賣兒童犯罪的刑事立法細化(拐賣兒童最高可判死刑)、公安部開始組織「打拐」專項行動等而開始下降。

人口拐賣(下)/《親愛的》迎遲來14年團圓 揭數字背後黑產業鏈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