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咸陽機場。(圖/記者蔡儀潔攝)
記者鄭思楠/綜合報導
本輪西安疫情截至12月26日24時,已累計報告本土確診病例635例,確診數量成為武漢疫情後單地疫情確診數量最多的一次。而此次疫情的源頭及其傳播路徑尚未完全清楚,鳳凰新聞客戶端榮譽主筆唐駁虎12月26日發文稱,此輪西安疫情的傳播途徑之一是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的送風系統。
據《界面新聞》報導,唐駁虎表示,咸陽機場T3航站樓對暖通空調系統的末端供冷供熱形式進行了改進研究,將地板輻射供熱供冷,和下送風結構結合起來,這導致下送風結構中的回風「氣動投毒」,使原本位於國際北指廊1樓候車區域的病毒,被抽到200餘公尺外的2樓候機區域,在咸陽機場感染的4例患者被空氣管道送來的新冠病毒傳染。
不過,這一說法隨後也受到質疑,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劉曉華表示,西安咸陽機場的空調設計並不會導致新冠病毒的傳播。
劉曉華曾參與西安咸陽機場T3航站樓空調系統方案設計,她表示,該航站樓值機大廳採用的是「輻射地板+置換送風」空調形式。在冬季,採用輻射地板供暖,「置換送風」送入室內的是經過過濾加熱後的室外新風,熱風氣流直接向上,沒有回風再利用。相對於傳統的「一次回風全空氣」空調形式,該機場值機大廳的空調形式,病毒傳染的可能性更低。
公開資料顯示,咸陽機場T3A航站樓空調系統曾為實現節能減排而改良了設計,而主持設計T3航站區擴建工程的則是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周敏。周敏此前曾公開介紹到,該機場採用輻射供冷供熱+置換式下送風或輻射供冷供熱+乾式盤管空調+置換式(新風)下送風,而該系統經清華大學建築節能研究中心測試。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朱穎心教授也表示,咸陽機場的新型空調系統沒有回風。即便是其它採用傳統中央空調系統的航站樓,通過循環風導致新冠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也十分低。上述空調設計並不會導致新冠病毒從咸陽機場T3A航站樓的國際航班區傳播到國內航班區。
朱穎心表示,傳統的空調系統中,供冷供熱需要靠循環風來完成,但西安咸陽機場採用的新型空調系統是用地板來供冷供熱,另有新風系統以下送風形式送入新風以保證人員衛生要求,並沒有回風。
而在咸陽機場的這種新型系統中,新風送風只需要保證衛生要求,所以風量並不大,下送風的目的也是要把新風直接送入人員逗留區。此外,在夏季的時候,新風還需要承擔除濕的任務,通過氯化鋰或氯化鈣等鹽溶液對新風進行除濕,而鹽溶液會殺滅病毒細菌。
更為重要的是,朱穎心表示,在咸陽機場中,每幾百米都會有各自的空調器,國際區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指廊,每一個指廊都會有一個獨立的空調系統,甚至面積達到幾千平方米的大指廊中也會有幾套空調器。不同指廊不會採用同一套空調系統,更遑論距離遙遠的國際區和國內區了。所以,即便採用的是有回風的傳統空調系統,新冠病毒也不可能從國際區通過空調風道跑到國內區。因此,不僅國際航班區域與國內航班區域的空氣不存在相互流動、單個區域內的不同指廊之間的空氣流動也是相互獨立的。
因此,朱穎心表示,即使是咸陽機場存在新冠病毒,也不可能由空調系統把病毒從國際區直接送入國內區域,「按照防火防煙的要求,空調設計的基本原則都是絕不能跨區送遠,加之如果將風送遠管道會過粗,佔用空間過大。」
此外,唐駁虎還指出,確診病例中有2名患者使用了值機櫃檯附近的洗手間、有傳播、感染的可能性,「極少量呼出的病毒顆粒,經過回風口吸入管道,再經由氣動管道的大範圍擴散,最後通過航站樓另一端的衛生間送風口擴散出來,最後還得沾染進入被感染者的鼻腔。」
專家也表示,洗手間有自己的內部排風系統,只向室外排風,並不會排到公共區。洗手間排風機會連續運行,使得洗手間處於負壓狀態,低於公共區的氣壓,由公共區通過洗手間的門向洗手間補風。所以洗手間的污染空氣並不會進入公共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專家們都表示,如果的確是回風系統導致新冠病毒循環,那麼咸陽機場感染的就不會僅僅有4個人,這一角度也可以排除空調系統導致新冠傳播的可能性。
劉曉華表示,空調的回風系統都會有過濾的手段,並且在新冠疫情出現以來,交通場站建築都已經採用了新風運行系統,即不再將新鮮空氣和室內循環風混合在一起經過濾之後再送回室內,而是直接「掐斷」回風系統,減少循環。
朱穎心也表示,實際上自從「非典」疫情后,所有的機場的空調系統都會保證足夠的通風量對可能的存在的病毒進行稀釋。劉曉華還補充到,機場航站樓由於旅客進出其大門經常開啟,很多機場實測結果表明:冬季通過開啟大門進入的新鮮空氣量已超過空調設計的機械新風量;機場的樓層高度也高於寫字樓、住宅等區域,因此相對於比較密閉的小空間,從空氣流通的角度來講,機場傳播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也更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