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2段因地震後外牆剝落。(圖/記者張君豪翻攝)
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花蓮外海發生3日晚間發生規模6有感地震,震央在東部海域附近,台北與新北市都有4級震度,民眾紛紛發文表示「超有感」,還出現民眾受困電梯、台北捷運停駛的小小災情,所幸目前並沒有傳出重大受傷的消息。對此,粉專「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也發文解釋「台北搖很大」的原因。
粉專「震識:那些你想知道的震事」3日晚間發文表示,台北搖得比較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場址效應」,也就是地質的因素,「台北以前曾經是個湖泊,有些地方的沉積物鬆軟、加上盆地的地形,讓震波進來盆地後能量容易被聚集、震度也因而放大!」
▲台北地檢署因地震導致磁磚掉落。(圖/記者劉昌松攝)
事實上,921地震教育園區過去就曾解釋,「場址效應」中的「場址」兩字,英語是Site,其實就是「場所」、「位址」的意思。地震的「場址效應」,就是「場址土層軟硬不同造成地震波動改變的現象」。而台北為盆地地形,地表土層原本就軟,因此當地震傳來時,軟土比起硬土層更容易「被甩來甩去」,震動幅度加劇,搖晃得也更久。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指出,基本上岩層鬆軟處較容易出現場址效應,不過民眾感受到的震度主要仍受斷層、板塊破裂程度以及震波傳遞路徑所影響,每起地震發生的原因、引發的震波走向都不同,因此並非每次發生地震,特定區域都會出現場址效應,還是要視單一個案加以分析。再者,若民眾住在較高樓層,感受到的晃動程度也會比較大。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