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圖/記者蔡儀潔攝)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陸委會近日舉行以兩岸學術科技交流風險及強化學研成果保護」為題的諮委會議,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在會中表示,將持續會同相關主管機關,檢視現行對於機敏科技、智慧財產權保護措施及法令是否齊備,加強科研成果保護,以維護我科技競爭力及國家安全。
▲陸委會將會同相關部會持續檢視對機敏科技及智慧財產權的法令是否齊備。(圖/記者賴文萱攝)
邱太三提到,近年因疫情引發全球晶片短缺,讓許多國家對台灣的半導體科技實力刮目相看,「要維護我國科技競爭力,除須關注產業面的營業秘密保護外,我國各個學術機構及研究機構的學術科技研究成果,也應同等重視。」
有學者於諮委會議上指出,我學術研究機構相關基礎研究、應用研究經費來源多半由政府資源挹注,應予適度規範管理,以避免陸方透過「千人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及對學校研究機構提供經費資助等方式,進行人才挖角及技術竊密。
與會學者認為,為確保我科研成果、強化兩岸學術交流與合作之風險管理,政府現行授權各學研機構單位對於所資助取得之研發成果,不論在歸屬或自行管理、限制等規範均標準不一,且欠缺參與研究人員的管制與究責機制,「政府應
持續關注我國學研機構人員與陸方合作研究計畫、盤點兩岸校際交流協議有無落實事前申報等,避免我研發成果或關鍵技術外流。」
對於大陸正進行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有學者建議,相關主管機關對大學校院接受資金捐贈之來源,應訂定相關管理規範,「我方學者如同時接受政府及外國經費補助等情形,應向主管機關誠實申報。」
▲大陸國台辦發布農林22條措施。(圖/Ettoday資料圖)
此外,與會學者還建議政府相關主管機關應加強對學界、產業界進行宣導,如辦理大學校院新進教師、學研機構人員職前講習,增加有關科技竊密及人才挖角等案例宣導課程,提升學研機構人員重視研發成果之智慧財產權、營業秘密保護等法律觀念,並強化內控機制。
至於大陸提出的「農林22條」惠台政策,有學者建議,我方除在國家核心關鍵技術、高科技產業技術須有保護措施外,政府應加強提醒國人注意相關赴陸風險,確保自身利益和安全,並避免危害台灣整體利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