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和習近平於去年10月中舉行視訊峰會。(圖/路透)
記者周依儒/綜合報導
拜登與習近平在2021年10月中舉行視訊峰會,不過外界看來中美關係並沒有因此改善,更可說是沒有任何進展。對此,台大政治系教授楊永明也在Podcast節目《Wow世界熱鬧什麼?》中分析中美關係2022年的走向,究竟這場「中美新冷戰」在今年會有什麼改變?
▲點擊收聽《Wow世界熱鬧什麼?》,30分鐘了解中美2022走向!
楊永明表示,所謂「新冷戰」和二戰後美蘇冷戰的差別並非只是「冷戰1.0或冷戰2.0」這麼簡單,而是不同於當時的「零和關係」、「全面敵對(政治制度、意識形態、經濟、地緣),中美兩國現在仍有貿易關係,加上今年1月1日起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生效,在這樣的特殊架構上,過往的傳統冷戰已無法進行,因此才會有「新冷戰」一詞出現。
楊永明整理,中美關係目前可以分成三層面,分別是「對抗、競爭、合作」,從川普時期在對抗層面是「貿易、科技、印太戰略、疫情」,到拜登時期再增加「軍事、台海」;競爭則有「貿易、科技」,至於合作則只有去年發表的「氣候聯合宣言」,且還是建構在氣候變遷影響全球的情況上,根本不算是真正合作。
▲台海關係在中美新冷戰中扮演重要角色。(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據悉,拜登提出了「印太戰略」,而印太戰略其實是一個「劍指中國」的地緣(軍事、外交、安全)和經濟(科技、貿易)雙重戰略,地緣戰略中可以看到拜登企圖打造「亞洲小北約」,因此提出了「四方安全對話」和「美英澳軍事同盟(AUKUS)」,再加上《美日安保》,為的就是打壓中國軍事發展,而在這樣的結構下,中國也不會坐以待斃,便和俄羅斯在去年10月分別派出5艘軍艦,穿越日本津清海峽、大隅海峽,雙方開始佈陣軍事姿態;經濟方面則以科技管制、貿易戰為主,但由於全球分工,美國也只能透過「實體清單」來管制核心科技技術。
▲日本與美國有《美日安保條約》。(圖/路透社)
楊永明總結,新冷戰的框架主要就是「外交聯盟、意識形態、軍事聯盟」,廣義從外交型態來看,中美的確已經進入新冷戰的狀態,在未來10-15年內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在軍事面已經明顯展開對抗,但目前並未看到拜登在經濟面上提出實質戰略,且經濟面在全球化、氣候變遷的壓力下,各國彼此貿易依賴、共同面對全球議題的相互關係非常關鍵,也會影響全球各國自身生存利益,所以中美新冷戰框架雖然已形成,但倘若今年兩國經濟沒有展開進一步的對抗,那麼新冷戰的框架也會變得比較模糊。
★《Wow世界熱鬧什麼?》:每周20分鐘,國際情勢一點通★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