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米屋是北投小有名氣的咖啡店。(圖/蘇怡帆、拾米屋粉專,下同)
文/女子學
一出北投捷運站,沿著古樸感的騎樓,進入蜿蜒巷弄,和左往右來的機車爭取前進的道路,正感覺開始氣惱時,拾米屋已近在眼前,豎立於小巷,低調地向我們招手。
由「高馡咖啡」和「米花小姐」共同創立的拾米屋,於 2012 年創立,在北投是小有名氣的咖啡店。專訪這天,天空飄著綿綿細雨,編輯們一邊啜飲著香醇的咖啡,一邊聽著共同創辦人蘇怡帆的分享,隨著店內舒適溫潤的氛圍,重溫這段結合信念和土地友善的故事。
因為巧克力,走入創業旅程
▲走入拾米屋,立刻被滿滿的時光感包圍。
「我從小就很喜歡巧克力,包包裡一定會放一兩樣零嘴,讓我想吃時就能吃!」怡帆一語道破對巧克力的熱情。時序回到 2005 年,當時怡帆正就讀台大城鄉所,繁重的課業壓力讓最愛的巧克力成為紓壓管道,某次因緣際會品嘗到公館溫州街 Henry&Cary 的手工巧克力,完全顛覆她的認知想像,便決定當起學徒,一頭栽進巧克力的世界。
拜師學藝 7 年後,拾米屋於北投的老穀倉誕生,抱持著「初生之犢不畏虎」的精神,怡帆想用平價的價格,賣所有人都吃得起的甜點,並達到友善土地、食材永續的目標,打造理想中的咖啡店。
讓品牌走向國際:榮獲 ICA 巧克力大賽多項獎項
然而,創業後的種種環節,依舊帶給怡帆不小的挑戰。無論是作為經營者角色的初學者,或是身為甜點師傅想連結台灣友善食材放入巧克力和甜點中。每一個決定都關係著能否讓店穩定營運;尤其在開店三年後,開幕效應衰退,各項負擔上升,使怡帆不斷思考該用什麼方式,讓「拾米屋」得以深植消費者心中。
▲走入拾米屋,立刻被滿滿的時光感包圍。
直至 2018~2019 年期間,拾米屋屢屢於有「巧克力界奧斯卡獎」的 ICA 世界巧克力大賽獲獎,從亞洲區銀牌再到世界區金牌,靠的是對食材的堅持,還有怡帆對巧克力的情有獨鍾。得獎後,順著媒體報導發酵,以世界賽作為主打,趁耶誕將至做了一系列的曝光與銷售活動,提升購買率之餘,拾米屋品牌知名度也開始擴散。
深耕地方、友善土地,表達對食材的尊敬
▲向不同的消費者介紹自己創作的巧克力,對怡帆而言也是一種幸福的分享。
在店裡,怡帆有著多重的角色,在前端是品牌創辦人、經營者,在後端則是於廚房內構思、製作甜點的師傅,各種身分需配合不同的狀況快速切換。把重點拉回巧克力和蛋糕,拾米屋走的是對食材和土地的重視,配合周邊小農,製作時會先以手邊當令食材為優先考量,再來決定製作的品項。
由於拾米屋位處北投,鄰近有田地、山區,地饒豐富、物產多元、文化背景豐富:從種植柑橘的果農、飼養雞隻的蛋農到古早味紅茶冰或巷弄裡的麵包坊,都是咖啡店的合作對象,怡帆主張以食材最好、最美味的狀態呈現成品,而非只是廚師個人喜好,無論當季水果品質如何,都會想辦法「因地制宜」,做出適合的甜點,滿足消費者之餘,亦能表現對食材的尊重。
▲以新鮮食材製成的當季甜點,已征服許多「螞蟻人」的胃。
▲配合不同節日,拾米屋定期推出限定商品。左圖為 2021 七夕熟成巧克力,右圖為 2021 耶誕節的樹幹蛋糕。
以今(2021)年七夕為例,拾米屋與在地團體「北投製造」合作,串聯北投在地農夫,以及土生土長的北投設計師、發酵師,共同研發獨一無二的「七夕巧克力禮盒」:將來自大屯山的紅茶葉、草山桶柑、關渡稻米、陽明山蜂蜜…融入每一顆巧克力中,象徵對土地的厚愛,也是怡帆藉由巧克力展現初衷和理念的友善橋梁。
發揮城鄉所專業,以寬廣視野開啟各種可能
創業近 10 年,走過大大小小的風雨、碰過形形色色的人,怡帆認為得以穿梭其中、延續信念的關鍵,和過去在城鄉所累積的實務經驗,有很大的關聯。
▲怡帆認為,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全方面去了解、感受,如此一來自然會得到更多想法或機會。
以往為了做社調或活動,看過許多社會複雜面,理解到很多事並非表面上單純、想解決也不能只靠某一方的專長,必須透過不同節點的串聯,用寬廣的心態接納不同的人與狀態;同樣的道理,創業路上所遇見的每位農夫、店家,大家有著各自的專業,唯有用寬闊的心態學習各方知識,付諸的努力才能獲得更大的回饋;綜觀未來,怡帆期望能將「北投在地」的定位扎深,拓展橫向與直向的合作機會,讓「拾米屋」與「北投」有更深的連結,也讓在地人、外地人,說到北投就能想到拾米屋。
「沒有辦法想像巧克力不存在!」專訪的尾聲,怡帆再次直呼對巧克力的熱愛,透過它牽起與地方、小農、商家、食材的創新與故事,會一直延續下去!
延伸閱讀:
來北投逛逛吧!在地人才知道的 4 家咖啡館,分享溫泉鄉的浪漫愜意
甜點是傳遞幸福的媒介!Color C’ode 創辦人凱莉小姐:「每一口滋味都是無可取代的愛與祝福。」
※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