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有墓碑?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奠基石成私密景點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保留著當年起造時的奠基石,由於造型酷似「墓碑」,成為園區另一個私密景點。(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保留著當年起造時的奠基石,由於造型酷似「墓碑」,成為園區另一個私密景點。(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前身是台南水道的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因為從日治時期迄今,保留了各個不同時期的建築,不但紀錄台灣自來水發展歷史過程,也成為園區最珍貴資產,其中1952年興建的慢濾池圍牆邊,還保留著當年起造時的奠基石,由於造型酷似「墓碑」,每每引起討論,也意外帶動話題,成為園區另一個私密景點。

水道博物館內這座慢濾池是1952年之後,原本既有的濾水設施已不足應付人口增加後的供水需求而增建,現在在館方規劃下,內部種滿各種多肉植物,順風搭上現在的居家園藝熱潮而成功吸引遊客停留觀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近就有眼尖的遊客發現,在快濾池圍牆底下,竟然有一塊疑似「墓碑」的石碑嵌在其中,向服務人員反映後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傳統習俗中,建築要開工時最先安置用來祈求工程平安順利的「奠基石」。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保留著當年起造時的奠基石,由於造型酷似「墓碑」,成為園區另一個私密景點。(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文化局長葉澤山說明,在傳統裡面,有不少跟土地有關祈求平安的習俗與儀式,例如拜土地公、地基主、設石敢當、風獅爺等,設置奠基石也是其中一種,有趣的是設奠基石的習慣在許多文化中都可以見到,然而不同的形式、意義也展現出不同文化的特色,甚至能從中了解到民族的性格、信仰等等。

館方表示,有些奠基石上會刻有比較詳細的資料,例如開工日、負責人等,水道博物館的這塊奠基石,上明則刻著「奠基」兩字,幾度風雨過了70年,石碑被沙土埋住了三分之一,基字被埋住了一半,只剩下奠字完整呈現在外,難怪會被遊客誤認為墓碑。這次藉由遊客提出的疑問,也正好讓博物館透過遊客角度,增補園區內說明性較不足的地方,充實博物館功能。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保留著當年起造時的奠基石,由於造型酷似「墓碑」,成為園區另一個私密景點。(圖/記者林悅翻攝,下同)

現今水道博物館的兩座主體建築,充滿異國情調紅磚外觀的快濾筒室與送出唧筒室,皆落成於日治時期,而古樸典雅的灰色洗石子砌成的慢濾池室與慢濾池則於國府時期完工,兩種不同風格、不同時空的建築以及文化符號,在此交會、對話,這塊奠基石便是說明臺灣曾經有過文化、政權更迭的象徵。館方表示,如果對水道博物館的歷史、建築等事務有興趣,可以到官網的線上博物館專區,絕對能有更深入的了解,而且不定期會新增,這塊奠基石也已收錄在其中,下次來水道時可以多留意一下這個特殊的文化象徵。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