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小妹/5大雷點王力宏別再犯 找蕾神閨蜜陪 好過三名大漢!

2022年01月12日 14:55

● 文凡槿(廣告小妹)

職業吃瓜群眾追求吃得有營養,本宮又來分享營養了。

近期有兩起離婚事件值得關注:理科太太VS理科先生、力宏寶寶VS蕾神。倒不是八卦成份有多少,而是這兩起離婚案件也是芸芸眾生的縮影。你我都有可能面對類似情景。

兩起事件的共同點是:均已進入法律程序、因探視孩子發生分歧、其中一方訴諸大眾。

理科先生說法和太太有差 王力宏判斷失準

先談論理科先生這一對。他們算是比較和平的,理科太太每週讓兒子和爸爸見一次面,但是理科先生發文表示委屈。其中提到與孩子的互動,包括兒子不想回家、想和爸爸多相處等等。與理科太太的說法有出入。 

力宏寶寶呢,是判斷力很差。可能是他社會經驗不足吧,我都懷疑他是不是腦子瓦特(壞)了。探視孩子他想帶第三人是對的,是我也會這麼建議他。但是他帶三個男子(且明顯是偏向他這方)前往,蕾神不開門是常理,若開門換她腦子有洞。

 

▲李靚蕾控訴王力宏闖家門,也影響到三名孩子。(圖/翻攝自IG/李靚蕾)

至於要求關閉監視器,這點我可以幫說明一下。離婚夫妻在撕破臉後,都會對監視器產生恐懼。很怕對方動手腳,亂剪輯成只對自己有利的影片。可是破解之道不是關閉監視器,而是雙方都錄影。要那第三人幹嘛的?就是來當證人、幫錄影。

我來到了某個年紀,周遭親友離婚的比結婚的多。我的老鄉們離婚速度都跟光速差不多,我結婚六年多,某老鄉已經結離兩次又快再婚。加上我很不幸地處理過很多虐童案和家暴案,本宮是個可受公評之優秀的第三方。

在此分享幾點探視孩子應該注意的事項:

1. 男性應避免單獨探視

業界不能明講,但潛規則真的就是男性不要在沒有證人的情況下探視。很多事情會說不清楚。我就說一條:孩子如果被通報性侵或虐待,曾單獨相處過的男性長輩就是主要嫌疑人。離婚若鬧得不愉快,雙方難免有心結。姑且不論是栽贓嫁禍、還是新仇舊恨一併發作,能躲則躲吧。

2. 建議尋找孩子信任的人陪同

無論是爸爸還是媽媽,不要口口聲聲說著愛孩子、想看孩子,卻沒有站在孩童視角去思考問題。孩子從天性上對女性比對男性有安全感,加上如果扶養方是媽媽,也會更放心在場第三人是女性。

 

▲作者建議找孩子也能信任的人在場。(圖/翻攝自IG/李靚蕾)

3. 雙方各自帶一人是上上策

以力宏寶寶為例。蕾神當下並不是只有她和孩子在家,傭人也在。但是傭人是女性,不給門外四個男人開門很正常。生理差異 is everything。傭人可算證人之一,但為安全起見,力宏寶寶也該另帶一人。寶寶的問題是帶錯了人。

4. 為消除另一方疑慮可由對方親友陪同

私心建議力宏寶寶帶上侯佩岑。一來侯佩岑是蕾神的閨蜜,蕾神不會不開門。再者侯佩岑以高情商聞名,她會以大局為重不會當著孩子們的面責難他們的父親。且她也是公眾人物,會避開不法不齒的勾當。力宏寶寶不用擔心被她們聯手陰。且寶寶也可以自己架攝影機錄影,為保安全。

▲作者建議王力宏探視孩子要帶上李靚蕾的閨蜜侯佩岑,便可以顧全大局。(圖/翻攝自Instagram/houpatty)

5. 公共場所是初期探視理想場地

如果誰的監視器都信不過,那就約公共場所,商人不會沒事找事栽贓誰。百貨公司、親子餐廳都是理想去處,如果怕被記者拍,也可以選擇有VIP室的地方。或者...帶去具備公信力的第三方所在地,例如律師事務所、兒童諮商師診所。如果有社工或機構介入,也可以選擇約在機構見面。

離婚比結婚更複雜,離婚後處理關係比在婚姻裡經營感情更難。單身即地獄,但是單身是在地下2樓、婚姻是在地下8樓、離婚要是一個不小心一輩子待在地獄裡不得超生。

▲李靚蕾指控王力宏帶3男硬闖家門。(圖/翻攝自Instagram/李靚蕾)

PS.頭上有箭頭的那人,是力宏寶寶的貼身保全。我就說寶寶腦子瓦特了吧,回家看孩子怕被前妻陰,但是沒想到孩子會害怕陌生男性(而且是魁梧的陌生男性)。既然是回家看孩子,就請以孩子的心理健康為優先。

PSS.真的不是我想找冬近麻煩。他講述的離婚案件中孩童的心情轉換我是可以理解的,我也看過很多。但他沒有深入研究力宏寶寶離婚事件中的諸多細節。比如孩子究竟害怕的是爸爸還是爸爸的陪同者、力宏寶寶的自保方式很多(上述幾點供參考)不是非得要找3名男性陪同、蕾神的最給力武器是社群如果這都不給她用她該怎麼辦呢?

熱門點閱》

►呂秋遠/實境節目S2首集開播!但孩子依舊在父母夾縫中求生存

►吳欣岱/蕾神再開搥 光是「這三點」就能決定站哪邊

►網路溫度計/疫情正能量!2021十大振奮人心時刻

►郭怡婷/佔據萬人桌布 「都市傳說」美輪明宏魅力超越性別

●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凡槿(廣告小妹)」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