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快篩對無症狀患者 準確率只剩50%「要再測第2次」

▲▼新冠快篩檢測。(圖/路透)

▲Omicron變異株疫情中,以輕症、無症狀患者居多。而公衛專家表示,家庭快篩試劑對無症狀患者的準確度只剩5成。(圖/路透)

記者張寧倢/編譯

新冠疫情在Omicron變異株傳播之下,再次面臨確診率飆高的危機。美國許多公衛專家就表示,儘管快篩試劑方便好用,但對於無症狀者的準確率卻不高,平均可能有50%的結果是「偽陰性」,因此專家建議,最好在做完首次快篩後的24到36小時再進行一次快篩,以免確診者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社交群聚。

美國醫療保健非營利組織凱澤家族基金會(Kaiser Family Foundation)旗下的凱澤健康新聞(KHN)採訪了多名公衛專家指出,抗原快篩試劑儘管仍然有效,但經常被濫用,恐提供患者「錯誤的信心」。田納西州範德比大學醫學院傳染病學博士沙夫納(William Schaffner)說,有人把快篩結果誤當成「免死金牌」,認為快篩陰性就不必擔心,而事實上,關鍵是「何時該用快篩」與「快篩的準確率」

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臨床病理暨檢驗醫學專家馬蒂亞斯(Patrick Mathias)表示,以往的研究顯示,快篩對於「有症狀」患者可以達到7至9成的高準確度,但仍可能發生遺漏。全球公衛倡議組織「Resolve to Save Lives」的顧問沙瑪(Shama Cash-Goldwasser)則說,對於「無症狀」患者快篩平均只剩下50%的準確度能測出感染。

沙夫納博士表示,太早進行快篩,例如曝露於病毒環境的1至2天之內,結果可能不夠準確,同樣地,在參加社交活動的前幾天做篩檢也不能保證聚會當天誰具有傳染性。他建議,在已知接觸病毒後3天開始自我快篩,如果有感覺不舒服,則在症狀出現後幾天開始快篩,而試劑最好「成對使用」,首次檢測後的24到36小時內再做第2次,並連續使用多天以提高準確度。

►20分鐘聽懂《Wow世界熱鬧什麼?》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