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日本治下的朝鮮漢城。即首爾,當時稱為京城府。(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羅翊宬/編譯
現代社會中,在一般已開發國家的首都、都會區的街道上自然難以看見滿地糞便的骯髒景象,不過在100多年前的20世紀朝鮮時代都城漢陽(漢城),街道各處卻充滿人類糞便、甚至還有牛糞,導致從日本留學歸國的政治家金玉均首要的改革任務便是設立「治道局」,逮捕、嚴懲隨意丟棄糞便的民眾。
根據YouTube頻道「你不知道的事」(당신이 몰랐던 이야기),18世紀漢城人口數高達約20萬,與同時期的英國倫敦相比還多出4倍,當時全球就連人口超過5萬的城市都屈指可數。《承政院日記》指出,由於漢城人口急遽成長,造成樹木叢林消失、泥土擋住排水溝,進而導致河川氾濫。
然而,漢城人口數急遽增加,市內卻沒有出現適當的排水、排糞設施,導致民眾隨意將自己的糞便丟棄在街道上,最後使漢城成為臭氣沖天的「糞便之城」,甚至丟棄在河川內的糞便,會隨著梅雨季江水氾濫,一齊被沖到街道上,糞便造成環境髒亂、寄生蟲等問題,民眾又不得不使用遭受糞便汙染的河水,導致傳染疾病氾濫,降低朝鮮時代民眾的平均壽命,民眾平均只能活到35歲。
儘管金玉均曾提倡改革,最後卻因為禁止民眾丟棄牛糞的政策遭遇極大反彈,而面臨失敗。
直到1910年大韓帝國遭到日本併吞後,漢城改名為京城府,京城府投入部份預算整治糞便問題,頒布「朝鮮汙物掃除令」,規定每個人都有掃除糞便的義務,並為處理排泄物添加手續費,從此街道上再無臭氣刺鼻的糞便味,隨著街道與飲用水等環境問題改善,朝鮮人的平均壽命到了20世紀以後可達到50歲以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