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一本書也講究時間分配,時間花得越多,不見得就能全盤理解書中內容。(示意圖/取自pixabay)
作者:韓裔日本作家 金正
摘自:采實文化《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讀懂一本書只要100分鐘,解決過目就忘、知識無法內化與活用的閱讀煩惱》
●精選書摘
時間就是生命,也是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東西之一。讀書確實很重要,但不代表你該把所有時間花在讀書上。
我跟很多人聊過讀書的話題,發現他們讀書都沒有設下時限,這是最嚴重的問題。
他們閱讀的時間,取決於多久看完一本書。其實讀書應該事先訂下一個時限,讀書是人生的重要事項,但時間比讀書更重要,時間就是你的生命。
所以要替自己訂下時限,有了時間限制,才會用嚴肅的態度,趕在時限前讀完一本書。如同一份工作,有了時限,大家才會認真完成,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
反之,沒有時限的工作永遠做不完,大家只會拖拖拉拉、打混摸魚。
設下時限非常有效,你要下定決心,在一定時間內讀完。只不過短時間內一次讀完太困難了,因此要分三次閱讀,你才會有宏觀的視野,稍微掃視就知道重點在哪裡。
要馬上學會這項技能並不容易,但你還是要堅持下去。先下定決心在一百分鐘內讀三次,然後實際嘗試。分別花十分鐘、五十分鐘、四十分鐘,這個時間規定很重要,有規定才有辦法達成目標。
光靠努力是沒有用的,還要有方法。有了一套既定的方法,任何人都辦得到,這就是方法的重要性。
反之,靠自己的判斷行事反而有難度,搞不好還會一事無成,但若有人教,你就可以掌握訣竅,做得很好。
商場上通常都有一套行事準則,大家會按照準則,做好該做的事,任何人參考行事準則後,都能辦好手上的工作。
同樣的道理,先決定花一百分鐘閱讀三次。第一次花十分鐘讀完全書,第二次花五十分鐘正式閱讀,第三次花四十分鐘深入閱讀。不必計較這是不是正確方法,先試著去做就對了。只要相信一套方法,就會做出一番成果。
相信你試過後也會有同樣的感受。短時間內閱讀三次,比你耗費大量時間只閱讀一次更有收穫。這樣的感受會化為你的成功經驗,帶領你積極向前。
更何況,花一百分鐘讀一本書沒有壞處,既能節省時間,又能抓住重點。如果你花兩週閱讀,結果一絲內容都記不住,還不如用我的讀書方法比較有效。
請去除心中的成見,讀書不是花越多時間越好。你應該好好思考,耗費大量時間閱讀是否真的有效果。
耗費的時間越多,其實理解程度越低,也越難抓住重點。你要懂得懷疑一般人普遍認為是對的事。
閱讀的次數比閱讀的時間更重要,對記憶力和理解力也更有幫助。記住這個要點,你對閱讀時間和理解度,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當你明白時間花得越多,理解度反而越低,相信你也會略過不重要的部分。請排除成見,不要再以為時間和理解度成正比了。
時間花得越多,越不容易抓住重點。增加閱讀次數,對理解力和記憶力才有幫助。
前文提到,人類有很強的感知能力,就算你飛快翻閱一本書,潛意識也會仔細觀看當中的內容,不要太小看這項能力。
短時間閱讀還有一大好處,就是專注力較佳。你能保持最佳的專注力看完整本書。
心理學中有所謂的心流狀態,這是一種非常專注的狀態,思緒不會妨礙到當下的行動。人一進入心流狀態,連時間觀和自我都會被忽略。
不過我的讀書要訣是不能忘記時間,雖然要專注在書上,但還是以時間為優先。
為此,請事先排除會妨礙你的事物,例如關掉手機,或是利用通勤時間讀書的話,最好讀一些比較輕鬆簡單的主題,選擇能在短時間內專注閱讀的書。
我在慶應義塾大學任教時,發現只給學生一週時間準備簡報,水準反而比花三個月準備的要好。
很多人都相信花費的時間和效果成正比,可是事實正好相反,時間花得多,代表你沒嚴肅看待時間,目的也不夠明確。因此要先完成最重要的事,講究時間的分配,才會事半功倍,不要再以為時間和成果一定會成正比。
★本文經采實文化授權,摘自《間歇高效率的三次閱讀法:讀懂一本書只要100分鐘,解決過目就忘、知識無法內化與活用的閱讀煩惱》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