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桃園乙未之環延續1895歷史記憶 象徵客家族群硬頸精神圖騰

▲位於桃園市平鎮區乙未之環是紀念1895年台灣乙未戰爭的歷史,環牆保留的門縫,是讓大家記住歷史痕跡的巧妙設計。(圖/桃園市府提供)

▲位於桃園市平鎮區乙未之環是紀念1895年台灣乙未戰爭的歷史,環牆保留的門縫,是讓大家記住歷史痕跡的巧妙設計。(圖/桃園市府提供)

記者沈繼昌/桃園報導

桃園市平鎮區去年底啟用的「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以平易近人的公園造景設計,讓這段台灣客家人過往歷史走進現代人日常生活,其最大特色「乙未之環」象徵台灣義軍跨越族群藩籬、團結保鄉衛土,也彰顯台灣客家族群不服輸硬頸精神,也成為大家見證台灣歷史的共同記憶。

1894年爆發中日甲午戰爭,隔年4月清朝政權簽下馬關條約,割讓台灣與澎湖列島,為了保衛鄉土,包括客家、閩南自組義軍聯合對抗,寫下台灣史上驚心動魄的「1895台灣乙未戰爭」。

據長期關心台灣客家運動的前台大法學院副院長邱榮舉指出,「1895台灣乙未戰爭」是場台灣各族群聯合抵禦外侮的戰爭。早期台灣因地域、職業與利害衝突等因素,漳泉、閩客等族群彼此不斷械鬥,幾乎有三年一小亂、五年一大亂的社會現象。但後來面對日本人登陸台灣時空下,各族群拋棄成見,團結一心對抗外侮。

邱榮舉還解釋,西元1895年,當時丘逢甲與許多台灣士紳推舉唐景崧創建「台灣民主國」,這是台灣民主運動史上民主意識萌芽之濫觴。日軍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率領日本近衛師團,從台灣東北角海岸的澳底登陸後一路進軍佔領台北城,此後南下攻打桃竹苗,卻遭丘逢甲統領台灣義勇軍與許多義民英勇抵抗,日軍與吳湯興、姜紹祖、徐驤等「客家三傑」帶領義軍,導致南下推進受阻。其中在桃園地區以「大湳尾之役」、「安平鎮之役」、「龍潭陂之役」、「大嵙崁之役」等四大戰役最為稱著,台灣義軍抵抗日軍戰鬥以此四役最為著名。

▲位於桃園市龍潭區的七十三公忠義廟,供奉著73位抗日客家義軍。(圖/桃園市府提供)

▲位於桃園市龍潭區的七十三公忠義廟,供奉著73位抗日客家義軍。(圖/桃園市府提供)

由於台灣客家義民剽悍,在台灣近代史上留下深刻記憶,現今在平鎮、龍潭一帶留下許多戰爭遺址。其中為紀念1895台灣乙未戰爭犧牲先烈,則包括桃園區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供奉著丘逢甲、劉永福,以供後人追思緬懷。此外,在龍潭區聖亭路上七十三公忠義廟,也是地方感念戰爭中犧牲的73名客家義軍而建立。每年都會舉行春、秋兩大祭典,藉此緬懷先烈精神。

位於桃園市平鎮區的「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整合義民公園、復興親子公園與石門大圳過嶺支渠腹地,設計以造景傳達1895台灣乙未戰爭之歷史價值。桃園市政府工務局長賴宇亭解釋,經過競圖與各方理念後的設計規劃,以紀念公園方式透過造型簡潔圓形跨橋「乙未之環」,串起原有兩座公園與第八公墓原址,天空步道般橫跨道路限制,代表過去的義民公園與象徵未來的親子公園,並將公墓原址改成圓形紀念水池,以「圓」意象,帶出台灣人團結與追求和平的想法。

▲位於桃園市平鎮區的湯屋公廳是當年抗日後勤指揮部所在。(圖/桃園市府提供)

▲位於桃園市平鎮區的湯屋公廳是當年抗日後勤指揮部所在。(圖/桃園市府提供)

此外,平鎮地區亦有許多戰爭遺址與客家族群文化景點,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向東,鄰近老街溪橋便是自行車道的起點,沿著車道一路向南騎行,經過比如伯公潭的紅磚橋、早年桃竹苗中藥盤商「黃復興藥號」的客家三合院千頃第與當年作為抗日後勤指揮部的湯屋公廳等都是。

此外,為降低戰爭意象的肅穆感又不失其紀念意涵,公園內使用樸實的混凝土材質,拉近地景與大眾之間距離。園區內樹木造景,除樹種原地移植,另外還栽種竹子成林,重塑當年義軍以寡敵眾游擊戰場環境。紀念環牆的牆面開了一道門縫,以象徵歷史留下的痕跡;這道面向東方門縫,每天清晨引入象徵希望的晨曦,以幽靜的水面與光影,以表達對逝者平靜又真摯之悼念。

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作為大眾日常散步與休憩場所,重新設計的共融遊戲場中,精心融入保台歷史元素,例如擁有埋藏槍枝模型的沙丘遊樂區、日軍自東北角上岸的翻騰海浪造型攀岩滑梯區、防空洞山丘區等,讓孩童在輕鬆遊戲互動中,認識台灣役軍抗日保台故事。公園下方還規劃展覽空間,讓大家透過歷史資料、先烈紀念文字等,洞悉1895台灣乙未戰爭始末。

這段橫跨中壢、平鎮的路線,無論是步行、騎車,可透過一步一腳印深入探尋過往歷史,讓大眾更認識這片屬於台灣人民的土地家園。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