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首先要先洞察、了解自己,才不會在「做自己」的過程中傷害自己,也折磨對方。(圖/翻攝自pakutaso)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回顧剛送走的牛年,過得還好嗎?有好好地面對自己,傾聽自己,甚至對身邊親密的人真實表達自己的情緒嗎?現代人人都崇尚「做自己」,但做自己的意思不只是展現自己的各種心情和情緒,而是要先洞察自己、了解自己,才不會在「做自己」的過程中傷害自己,也折磨到對方。
當面對親密關係發展受阻,許多人都會尋求心理諮商的協助。結合自身經歷以及真實諮詢案例寫就的《弄丟自己的你,過得有點辛苦吧》,是心理學關係暢銷作家周梵的近期力作。此書特別針對兩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探究一切的問題背後「不是不愛了」,而是源自於自己需要面對的好人癮、不安全感、控制慾等問題。
以最容易讓兩人有爭執的「金錢觀」來說,當開始計較對方的消費習慣時,周梵認為,無論是在語言、行為上,還是僅僅在心裡複誦,其實就等於是把「我們不想自我面對的感覺」丟到對方身上。其實計較錢的背後,是因為在意金錢是不是會有被浪費的問題,那麼何不真實大方地承認?
周梵分析,當承認自己真實的想法後,「我們就有力量表達自己真實的需要,不會在伴侶面前呈現雙重資訊,更不會把自己不能接納自己的部分投射在對方身上,讓自己的伴侶成為那個『(愛花錢的)壞人』。」
「當一個人處在這種分裂的狀態時,就會不斷地傳遞雙重資訊。身邊的人會非常混亂,不知道該針對你的表層資訊(我無所謂,我不在意錢)回應你,還是該針對你的底層資訊(我很在意,我很生氣)來回應你。而混亂會帶來不安,不安的時間久了就會產生疑惑和挫敗,自然會在關係中後退,兩個人心的距離就產生了。」
此外,許多情侶、夫婦常遇到的承諾問題,周梵也有話要說,「承諾指的是為關係負責,為自己在關係裡的全部感受負責,包括自己對對方的感受。」周梵認為,「很多破壞性的衝突看似是一件事引發的,但是往往在這個衝突之前早就囤積了很多沒有被清理的負面情緒。像這樣的事情所引發的情緒太小,我們往往會忽視,但等到那些無法被忽視的、大的、如同潮水一般的情緒吞沒自己時,我們才會看到,才試圖轉化,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就如同最後一根稻草,任由問題將兩人的關係碾壓過去。
此外,《弄丟》一書,也提及關係進展前須走過的曖昧之路。周梵了解,不說斷卻又拖著不給承諾的關係,對於兩人會分別造成什麼影響。因此她也說,「要感激那些直接拒絕你的人,這樣永遠好過那些含混不清的人,讓你產生希望,投入了生命中最寶貴的時間和注意力,最後卻精疲力竭、無所適從。結束或尚未開始都是最好的結果,因為那都意味著有新的機會。最糟糕的是從來都不確定是否開始,也無法肯定是否結束,在這種茫然中慢慢消耗掉寶貴的生命。」把每個當下都看做是新的開始,不以「戀情是否開展」視為成功或失敗,「關係的界線無論是在生活中、情感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愛恨分明永遠好過恩怨糾纏。」
關係中有時難免也會遇到所謂的「爛好人」,他們嘴上說「擔心傷害到對方」但其實已經在無形中磨損了彼此的關係。周梵直白地給出她的意見,「當你面對這種與你關係模糊的『好人』而無所適從時,請一定要對自己真實,哪怕做一次『壞人』,也一定要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如果對方依然執著地要戴著這副『好人』的面具無法自拔,那麼就請果斷地遠離他。」同時,「如果你自己有這種『好人癮』,也請真實地表達自己。帶著犧牲和委屈所維持的關係一定是危機四伏的,而關係中的另一個人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面對你。你表現出來的迷人的無私和真實的自私會讓身邊所有真正想親近你的人感到混亂,然後是無力和崩潰。」
在面對每個個案的爭執與過程,周梵的概念一向是,「對方確實有自己的問題,但別人的問題多,不見得你自己的問題就變少了。各人的功課各人自己做。」關係如何進行,其實仍有一定的程度是操之在己,「能給美好未來的保證只有一個:每個當下你選擇的態度。」
《承認自己不那麼好的你,會愛得更好》
作者:周梵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07/20
ISBN:9789571386577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