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圖像顯示,俄羅斯西部邊境軍事訓練場,出現軍隊部署擴大及砲兵支援設備。(圖/路透)
記者吳美依/編譯
《紐約時報》報導,烏俄緊張局勢一觸即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強權高度戒備,也在台海兩岸引發共鳴。如今,台灣及中國都在密切關注烏克蘭危機,突顯出雙方對於武裝衝突的可能性,做出哪些戰略考量。
內文寫道,台灣了解有個「霸道鄰居」是什麼感覺,也將烏俄局勢視為其防禦核心的巨大考驗,也就是「美軍會介入、阻止中國入侵」的戰略假設。總統蔡英文更在1月下令國安會組成「烏克蘭情勢因應專案小組」,研究這場歐洲衝突可能如何影響兩岸關係。
中國將烏克蘭衝突視為華府潛在危機,也是美國影響力及決心的考驗,可能削弱華府對台支持,同時分散針對解放軍印太野心的資源及注意力。北京也很好奇,面對俄羅斯入侵的可能性,西方強國會做出哪些強力回應。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說,「如果西方強國未能對俄羅斯做出回應,確實會讓中國對台灣的想法更大膽。」
▲2月4日下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俄羅斯總統普丁舉行會談。(圖/新華社)
4日登場的「普習會」突顯了烏俄及兩岸衝突的關聯性。習近平明確支持俄方對北約擴張及軍事策略的不滿,普丁也重申俄羅斯承認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人同聲批評「外部勢力試圖削弱鄰近地區的安全及穩定。」台灣外交部對此嚴厲批評,對於日益加深的中俄關係抱持警戒態度。
《紐約時報》繼續舉例,說明2場衝突的相似之處。比方說,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包括數十年以來的數億美元軍售,一直都是美中關係痛點,正如現在華府支持烏克蘭,對普丁而言也是芒刺在背。俄羅斯反擊北約,也呼應了北京對美國強化亞洲盟友及夥伴關係的不滿,其中包括台灣及英美澳軍事安全聯盟AUKUS。
▲烏克蘭邊境局勢緊張,國防部公布士兵演習照片。(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中國官媒持續突顯北約內部分裂,把美國形容為軟弱且優柔寡斷,暗示亞洲政府面臨危機時,不必指望美國外交或軍事支持。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時殷弘說,以中國觀點來看,若歐洲發生長期戰火,華府將難以同時關注印太地區潛在衝突,烏俄危機也將「進一步強化中國對台非常強硬的立場及軍備狀態。」
北京獨立分析人士吳強也指出,台灣外交國際地位模糊,與烏克蘭相比更加脆弱;缺乏官方承認,加上中國軍事實力日益增強,可能在戰爭之際,更加複雜化國際干預。
儘管如此,外界仍指出,烏克蘭及台灣有許多地緣政治情勢差異,中國不太可能立刻發動攻擊。比方說,美國政府長期對台抱持「戰略模糊政策」,拜登政府卻已明確表示,不會派兵防衛烏克蘭。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