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晏男/台北報導
小時候有沒有曾困惑,為什麼稱呼媽媽的父母要多一個「外」字?不過如今教育部網路字典已經改善這項具性別歧視的說法,以後外公外婆是稱阿公阿嬤、祖父祖母。對此,立委王婉諭說,相信不論是爸爸的爸媽,或是媽媽的爸媽,祖父祖母對於孫子的疼愛,一定都是滿滿的、不會有內外之分。
▲王婉諭11日表示,教育部網路字典全面改善性別歧視問題,以後外公外婆也可稱祖父祖母。(圖/翻攝自Facebook/王婉諭)
王婉諭11日在臉書表示,自己去年曾指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具性別歧視問題,因此在質詢時要求教育部改善;不久前,教育部已回覆調整進度,表示將建立「常態檢修」性別平等議題內容機制,「定期檢視」是否含有性別歧視、偏見意涵的字眼,儘速完成性平內容詞條的全面檢修。也就是說,未來會依循新的機制,定期檢視辭典內容,以避免存有涉及性別歧視、偏見意涵的負面用語。
王婉諭指出,其中,因為《國語辭典簡編本》的使用族群多為國中小學生,因此會特別斟酌收錄涉及性別歧視、偏見意涵的負面用語,並重新檢修性平議題相涉詞條。至於《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則是定位為歷史語言辭典,因此便是以提供語文參考及紀錄語言為目的,對部分具性別歧視的過往用語,會註明「多含貶義」、「舊時用語」等。
對於被調整過的詞句,王婉諭認為最棒的是,外祖父、外祖母、外公、外婆等,原先在辭典中,都是「對媽媽的父母親」的稱謂,如今調整過後,加註了「今亦稱祖父、祖母、阿公、阿嬤」;祖父祖母也不只是對「父親的父母親」,也同樣也能是「母親的父母親」。也就是說,教育部的辭典中主動向孩子們說明了,不論是爸爸的爸媽,還是媽媽的爸媽,如今都可以不用再有內外之分,都是阿公阿嬤、祖父祖母了。
王婉諭透露,她家家的孩子過去也不理解,「為什麼爸爸的爸爸媽媽、跟媽媽的爸爸媽媽,會有內外的差異?為什麼媽媽的爸爸媽媽是外公外婆?不都一樣是阿公阿嬤、爺爺奶奶嗎?」所以,他們大多都是依照家族或是長輩稱呼的習慣,直接稱呼阿公阿嬤或爺爺奶奶。如今這樣的改變,也更加符合我們的生活樣態了。
王婉諭也說,相信不論是爸爸的爸媽,或是媽媽的爸媽,祖父祖母對於孫子的疼愛,一定都是滿滿的、不會有內外之分。
▼王婉諭11日臉書發文。(點圖可放大/翻攝自Facebook/王婉諭)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