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對於本土疫情,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表示,台灣現在的功課是,如何讓病毒進入國土,並以最低的危害,進入有控制性的社區傳播,「如此,我們才有機會到達疫情的終點。否則,台灣會持續像一個真空的防疫泡泡,隨時都有可能意外地被搓破,而進入疫情失控的狀況。」
何美鄉12日在臉書指出,韓國及台灣的資料顯示,Omicron無症狀比例相繼為47%及46%,以此比例來估算,「我們可以很有信心地說:只要有一起無緣頭的本土病例出現,同時社區的某處應有另一無症狀的感染者,在社區中流通。」
何美鄉說,雖然防疫人員傾全力,努力做疫調並匡列隔離,但這些作為的功效主要是預防,此一病例直接相關的後續傳播鏈快速擴增,卻很難回溯去找到那一位既已存在的無症狀(或輕微症狀)者,「這是為何,我們在了解Omicron的屬性之後,就一直強調,台灣防疫政策在此時不宜持續定調為清零,因為如此會事倍功半,且成功率極低。」
「這樣的論調,絕對不是唱衰,而是理性務實。」何美鄉認為,「我們現在的功課是,如何讓病毒進入國土,並以最低的危害,進入有控制性的社區傳播,如此,我們才有機會到達疫情的終點。否則,台灣會持續像一個真空的防疫泡泡,隨時都有可能意外地被搓破,而進入疫情失控的狀況。」
▼何美鄉認為,台灣防疫政策在此時不宜持續定調為清零,因為如此會事倍功半,且成功率極低。(圖/指揮中心提供)
何美鄉提到,「即便說了這些,我也還未討論我們何時開始進入下一階段,那我在等什麼?在等冬季寒流過後,台灣氣溫更溫暖一點,疫苗施打率再高一點,屆時國際疫情也將舒緩許多。」
何美鄉表示,「還有更重要的,在等我們國人自己把該做的功課做完,如蒐集最新的疫情資訊,並對於逐步解封可能遇到的危機做演練與準備,如何在最不幸失控的狀況下,仍可把災害降到最低,還有在等醫學界、公衛界與政界達到如何解封的共識。」
何美鄉指出,尤其重要的是,也要為國人做心理準備,要能接受一定程度不可避免的傷害,因為沒有一個戰爭能保證沒有傷亡,「而我們正面臨Covid關鍵的最後一役,還有,我們也不可因為某醫師、某專家預測每日將會有多少死亡而退卻,因為那數字不一定正確,況且,退卻之後其實也並沒有後路。」
指揮中心13日公布新增12例本土,已是連2天本土在15例以下,由於指揮中心日前提到,台灣沒有指數型爆發,是否能說疫情慢慢收斂了?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戒慎不恐懼。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