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元宵節比去年提早11天!專家揭背後「神秘原理」:與月亮有關

▲▼營養師曝「湯圓熱量圖鑑」。(圖/Unsplash、Pixabay)

▲元宵節要吃湯圓。(圖/Unsplash、Pixabay)

實習記者林郁婷/綜合報導

今(15)天是元宵節,也是農曆新年後第一個月圓之夜。有民眾發現,去年元宵節對應的國曆時間是2月26日,比今年晚了11天,而明年對應的國曆時間是2月5日,又比今年提早10天,明明同樣是元宵節,為什麼國曆日期有時早有時晚?

根據《新華日報》報導,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科普專家趙之珩表示,早期大陸使用的是農曆,為一種陰陽曆,以月球圓缺和太陽運動的週期為依據。農曆曆法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12個朔望月總共為354或355天,而國曆則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為一年365天,閏年366天,兩者差了11天左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補齊國曆和農曆相差的天數,方法是把某些年變成「13個月」,讓當年出現兩個一樣天數的月份,稱為「置閏」(即閏月)。「置閏」是依據二十四節氣來定,因為有「置閏」的巧妙安排,因此元宵節對應的國曆日期才會每年都不同,要麼提前11天,要麼後推19天,像是2016年和2025年的元宵節是在2月,2018年和2037年的則是在3月。

翻閱天文年曆發現,21世紀裡最早的元宵節是在國曆2061年2月4日,最晚的則是2015年3月5日,兩次相差1個月之久。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