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丁出招不按牌理,意向詭譎看在西方眼裡像隻老狐狸。(圖/路透社)
記者張靖榕/綜合外電報導
俄羅斯選擇在西方不斷示警的16日「開戰日」前局部撤軍,並表示應繼續外交斡旋,雖讓俄烏危機出現曙光,西方國家樂見其成,但其實烏邊境仍有超過10萬俄軍的重兵部署,入侵威脅依然存在。俄國總統普丁的意向始終難參透,《基輔郵報》的總編表示,目前看來俄國仍在玩「虛張聲勢的邊緣政策」,未來3周內的外交對談是重要風向。
烏克蘭老牌英文報紙《基輔郵報》總編納哈伊洛(Bohdan Nahaylo)接受美媒訪問時表示,俄國總統普丁在不斷推近戰爭臨界點後,這禮拜再度拋出「對外交對話持開放態度」,並準備好繼續斡旋,24小時內俄國國防部長也聲稱部分軍隊已從烏克蘭邊境撤軍,理由是軍演結束。雖然局勢貌似緩解,但美國和北約都指出根據手上情資,危機並沒有真正減緩,因此納哈伊洛認為這比較像是俄國重新把玩「邊緣政策」的老招,製造「煙與鏡」的局勢。
事實上當前的情況與過去幾周以來的緊張局勢並沒有太大差別,未經核實的局部撤軍人數不明,俄羅斯仍在烏克蘭邊境陳兵約13萬至15萬人,同時一貫宣稱是在軍演,但軍隊數目、地點以及裝備都透露出不尋常。
納哈伊洛表示這場牽一髮動全身的大國博弈中,最瘋狂的一張牌仍然是普丁,因為直到現在仍沒有任何人敢說他已經摸透普丁的想法,也無法確定他最終的決定是不是出於理智,「我們把他看成一個棋士、策略家或一個戰術家...但也有可能是他瘋了。」普丁已經成功攪亂局勢,也取得他長久以來被西方忽略的注意力,他更像是一隻「瘋狂又狡猾的狐狸」。
納哈伊洛指出,接下來2到3周就坐等俄國和西方是否真的能取得實質的外交進展,還有烏克蘭對談判態度開放與否都要關注。
邊緣政策(Brinkmanship)一詞源自冷戰時期,形容透過把局勢推向戰爭一觸即發的危險情況,卻不真正發動戰爭,以逼迫對手屈服的手段。冷戰期間美國和蘇聯經常利用邊緣政策互相施壓,例如古巴導彈危機等。
煙與鏡(smoke and mirror)則是源自魔術把戲,表演者常利用鏡子營造空間錯覺感,煙霧也被用來製造效果混淆觀眾視聽,以「真實和想像」交錯的方式達到神奇的魔術效果,在政治上則被運用成透過喊話和局部行動擾亂對手判讀,引導對方做出對自己有利的決定。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