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閔文昱/綜合報導
資深藝人巴戈16日晚間傳出因為癌症惡化病逝消息,享壽67歲。事實上,胰臟癌又被稱為「癌中之王」,多數患者5年後存活率不到20%。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就指出,胰臟癌發生率雖不高,但「發生率幾乎等於死亡率」,有高達85%病患被確診時,已是晚期無法開刀。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也提醒,這「6類族群」,最好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每三年做一次磁振造影檢查。
▲巴戈因為癌症離世,享壽67歲。(圖/記者張一中攝)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表示,胰臟癌早期很難發現,因為胰臟隱身在腸胃道後面,在腹腔深處檢查不易,早期也幾乎無症狀,即使出現症狀,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腸胃道不適而忽略,也因此有高達85%病患被確診時,已是晚期無法開刀,「即便15%有機會開刀的病患,仍有80%的人術後會復發。」
▲胰臟藏在肚臍跟胸骨中線的胃後面,位置非常隱密。(示意圖/記者林悅翻攝)
事實上,依據衛福部2019年的統計顯示,台灣每一年約有2500位國民因胰臟癌而過世,胰臟癌也在2019年一舉超越了胃癌,成為國人10大癌症死因中的第7名,不少名人都是死於胰臟癌之手,例如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世界知名男高音帕華洛帝以及有「時尚老佛爺」之稱的香奈兒創意總監卡爾拉格斐都是因為它而辭世。
對此,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副院長許秉毅列出胰臟癌三大症狀,並提醒,病患出現下列症狀時,腫瘤多已大於3公分,有周邊血管的侵犯或轉移到遠處的器官,無法作開刀治療。
1. 上腹痛 : 一般是產生上腹悶痛,常常飯後會比較嚴重,有時會痛到背後,常被誤以為是胃痛。
2. 黃疸 : 長在胰臟頭部的胰臟癌常會壓迫到總膽管而引起「阻塞性黃疸」。
3. 體重減輕:腫瘤會掠奪病患的體內的營養素,讓自己不斷的成長,造成患者的體重減輕。
▲胰臟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出現嚴重上腹痛通常已是後期癌症。(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許秉毅整理「6類」胰臟癌的高危險群,包括:
1. 新診斷的糖尿病:一項前瞻性研究顯示:新診斷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中,有3%有胰臟癌。
2. 胰臟癌家族史:家族內有二胃或二位以上的一等親有胰臟癌。
3. 慢性胰臟炎
4. 酗酒者
5. 胰臟囊腫
6. 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者:具有此基因突變的人罹患胰臟癌、卵巢癌、乳癌的機會要比一般人高出許多!
▲胰臟癌的疼痛會有一個特性,就是當患者身體往前傾,疼痛會稍微緩解,但如果往後倒,疼痛會更加劇烈。(圖/達志)
許秉毅說明,篩檢胰臟癌的目標,就是要找出2公分以下的腫瘤,因為小於2公分的胰臟癌有8成以上是可以手術治療的,不過目前醫界並沒有良好的篩檢工具可以找出這麼小的腫瘤,「雖然CA-199是健檢中心常抽血檢驗的『胰臟癌指標』,但是小於兩公分的胰臟癌不到三成此一指標會高。」
許秉毅透露,腹部超音波也常用來篩檢胰臟癌,但常受腸胃氣體的干擾,無法完整的胰臟檢查,「磁振造影檢查可能是較準確的胰臟癌檢查工具,優點是可找出2公分以下的腫瘤,無輻射線,但費用昂貴是其作篩檢工具的缺點。目前,醫界並未把磁振造影檢查列入一般人的胰臟癌的篩檢工具。」
許秉毅提醒,胰臟癌的高危險群患者,如果想要找出小於2公分以下的腫瘤,可以考慮每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每三年做一次磁振造影檢查。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