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基輔市區佈滿各種反坦克的裝置。(圖/路透社)
記者羅翊宬/綜合報導
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的行動,至今已邁入第11天,雖俄軍占領烏克蘭南部黑海港口城市赫爾松(Kherson)、奪下歐洲最大的核電廠札波羅熱,不過在首都基輔、烏國第2大城哈爾科夫的戰情卻持續膠著,且須面臨西方社會的嚴厲制裁;相對之下,烏克蘭軍民齊心協力抵抗俄軍,且陸續收到國際援助的裝備武器,在國際社會上更獲得同情。
英媒《每日郵報》引述各國際專家、學者們的看法,分析未來俄烏戰爭的5種走向。
1. 俄軍陷入軍事泥沼;烏軍選擇「打了就跑」戰術
直至目前為止,烏克蘭軍隊仍在死命抵抗俄軍入侵,在最初幾天內挫敗俄軍傘兵奪取首都基輔的計畫,同時持續控制哈爾科夫、馬力波等主要城市。西方國家官員表示,儘管俄國宣稱在烏克蘭掌握全面性的空中優勢,但基輔與周邊地區的防空系統雖被削若,但至今似乎卻仍在發揮作用。
在以美國、歐盟為首的西方國家情報機構援助烏克蘭,加上各國援助的各種反坦克飛彈、地對空飛彈,烏軍得以在首都基輔堅持下去,使俄烏戰爭持續陷入僵局。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研究專員查拉普(Samuel Charap)認為,西方日益加深的制裁計畫扼殺俄國經濟,恐怕迫使俄國總統普丁放棄原本的核心作戰目標,即斬首烏克蘭政府,安插親俄人士、建立親俄魁儡政權。
另外,某要求匿名的歐洲消息人士指出,隨著大量烏克蘭民眾加入領土防衛部隊,俄軍士氣與後勤補給恐怕存在問題。
而來自中國的施壓,也可能成功阻止俄羅斯繼續對烏克蘭發動攻擊,只不過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下,中國逐漸成為克里姆林宮的盟友。
▲俄羅斯總統普丁。(圖/路透社)
2. 俄國寡頭攻擊、推翻普丁,俄國內部掀起反戰意識
儘管莫斯科當局密切監控、外國媒體,阻擋有關俄烏戰爭的相關訊息來源,鞏固俄國國營媒體的控制,然而從聖彼得堡至莫斯科一帶皆爆發小規模示威,當局逮捕至少6000人。
就連上層菁英社會,也掀起反對普丁入侵烏克蘭的聲浪,包括部份寡頭、國會議員,甚至是跨國能源企業「盧克石油」(Lukoil)都曾公開呼籲結束戰爭。美國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柯恩(Eliot A. Cohen)則認為,雖然目前普丁不太可能結束戰鬥,但也不排除普丁遭遇民眾強烈反對、甚至是宮鬥政變後被趕下台的可能。
柯恩表示,儘管目前普丁地位持續穩固,但也會突然生變,「這在過去蘇聯、俄羅斯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
3. 俄軍以毀滅性武器奪取軍事勝利
西方國際學者與分析人士認為,有鑑於俄軍擁有優越武器、空中優勢、毀滅性火砲,因此俄軍恐怕不會輕易改變計畫、將持續奮力向前挺進,而在基輔遭遇襲擊前,俄軍長達64公里的車隊已在基輔郊外集結待命。
法國總統馬克宏3日在與普丁通話後,直言「最糟的情況還在後頭」;而普丁一名幕僚更向記者透露,普丁想要掌握住對烏克蘭的控制權。不過即便俄國成功推翻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並在其他地方戰勝烏克蘭的抵抗力量,普丁仍得面臨巨大挑戰,該如何成功掌握擁有4000萬人口的國家。
在倫敦國王學院擔任教授的英國戰爭歷史學家弗里德曼(Lawrence Freedman)表示,「成功入侵一座城市,和成功掌控一座城市,完全是兩件不同的事。」
▲學者認為,入侵城市與成功掌控城市是「兩回事」,圖為基輔州博羅江卡住宅遭俄軍砲擊,100多人慘遭活埋。(圖/路透社)
4. 普丁懷抱「舊蘇聯」情懷進軍摩爾多瓦,戰事蔓延他國
普丁先前曾在各種演說中,坦露出對於舊蘇聯國土的緬懷之情。烏克蘭與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斯洛伐克等4國接壤,這4國過去曾被納入舊蘇聯鐵幕範圍內,如今卻已然是北約(NATO)成員國,這讓普丁心裡不是滋味。
外界猜測,普丁擴張領土的野心恐怕不僅止於烏克蘭,吃著碗裡、看著鍋裡的普丁,其下一個軍事目標恐怕是是座落在烏克蘭、羅馬尼亞之間的舊蘇聯成員國摩爾多瓦。
5. 俄羅斯與北約之間的衝突引爆「核戰爭」,招致第3次世界大戰
儘管過去美國、俄羅斯雙方曾開闢一條「防止衝突線」(deconfliction line),透過快速交換軍事情報,化解不必要的誤會;然而,普丁在俄烏戰爭爆發後,卻下令俄軍核威懾部隊進入高度戒備。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更提出警告,表示第3次世界大戰只會是一場「核戰」。
西方分析人士認為,俄羅斯近來的種種警告,無疑是試圖阻擋美國、歐盟在烏克蘭設立「禁飛區」。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導彈防禦專家格雷塞爾(Gustav Gressel)表示,「俄羅斯發表的這些聲明,主要是針對西方閱聽群眾,讓我們感到恐懼、讓我們的社會感到不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