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萬玟伶/綜合報導
愛上潛水的你是否想過 在陸上也能守護海底那片美景?
做為海島國家的子民,在近十年間,從不間斷地跟著國際活動關注海洋保育議題,接著從個人、團體到企業紛紛捲起袖子的淨灘活動,不僅一步一步讓本來始終與海洋有段距離的人們,開始逐步靠近海洋,近年更有許多人開始戴上各式裝備,前仆後繼地潛入水中,沉浸在前所未見的海底世界裡。
當擁有豐富地景與多元物種的海洋,不再只是隔著電腦螢幕的美景,在親眼見證的那一刻,不僅在所有潛水人的心底留下無法抹滅的印象,回到陸地上,加入為海洋發聲的決心與行動,更是由此勃發!
陸續在2016、2019年獲得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殊榮的芙芮妮・豪澤曼(Vreni Häussermann)與愛瑪・甘普(Emma Camp),也是在各種機緣的牽引下,從此與海洋結下不解之緣。
勞力士攜手芙芮妮・豪澤曼「探索水深500米」
紀錄「智力巴塔哥尼亞南部」暗黑水域
默默守護南美洲南端巴塔哥尼亞峽灣已逾25年的德國及智利生物學家兼海洋探險家芙芮妮・豪澤曼,以不懈的努力讓該水域多達70多種的生物獲得辨認,100至200種生物待完成科學研究及分類,為該區生物生態建立相當縝密的調查,因而成為2016年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得主之一。
要談起來自德國的芙芮妮・豪澤曼,與位處智利的巴塔哥尼亞峽灣的相遇故事,得要回溯至20多年前的一場考察旅程。由峽灣、海峽及島嶼組成的巴塔哥尼亞有「世界的盡頭,最後的淨土」之稱,地景壯麗遼闊,且因天氣常年劇烈變化,而有著風格迥異的地形環境,隸屬於智利的巴塔哥尼亞南端,以冰河地形聞名,宛如迷宮般的峽灣、冰河,更可以說是一處潛藏著珍稀物種的世外仙境。這樣撼動人心的地形,讓芙芮妮・豪澤曼在1997年首次造訪當地,就被驚濤駭浪及山峰冰川深深吸引。
▲▼「我在巴塔哥尼亞峽灣學懂了忍耐。有時侯,事情並不會如自己所想發展,因此必須要有兩手準備。」與其說芙芮妮・豪澤曼發現了巴塔哥尼亞峽灣獨特且多元的海洋生態,不如說是此地的原始自然之美,激起芙芮妮・豪澤曼堅定保育的信念。
往後的20多年,芙芮妮・豪澤曼固定每月都會撥出一個星期的時間駐紮、探索該地。並開始尋求大學、企業贊助,同時她也清楚了解「爭取當地大眾支持」,更能加快人們對於這片海洋生態的保護與重視。因此芙芮妮・豪澤曼選擇的作法便是,土法煉鋼地將她的所見所想寫成一篇篇精彩網誌開始,將巴塔哥尼亞南部黑暗冰冷水域裡的奇異物種美景,逐步倒映在世人面前!
▲巴塔哥尼亞峽灣的深水區域,由於日光透不進,四周漆黑環境因此長出了幽深的水底森林、突兀的珊瑚礁及奇異的柳珊瑚群。然而該區對於芙芮妮・豪澤曼的意義就在於,儘管地勢險要、天氣惡劣、海水冰冷,但這裡卻是「地球生命的一大搖籃」。
然而在人體所能負荷有限的情況下,在探險生涯的前20年,芙芮妮・豪澤曼其實只能夠單憑水肺潛水,探索水面以下30米。然而她長年在極端氣候中所做的努力,除了撼動贊助企業與知曉的大眾,更讓勞力士團隊感動。
獲得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殊榮後,芙芮妮・豪澤曼更加馬不停蹄地以獎金購入遙控潛水器,由此在探索研究的領域便可將水深上限增至500米,甚至1,000米!她的研究不只進入了全新領域,也陸續出版更多影片、圖像及書籍,將這些年因她而獲得辨認的70多種色彩斑斕的奇異生物、深水珊瑚、海葵等新物種,讓世人逐步認識且珍惜。同時,她也在極冷水域及近黑環境中發現的珊瑚礁,從此推翻海洋生物學對於珊瑚及其適應力的普遍認知。
不過,令人痛心的是,這處絕世仙境仍然會因為人類不斷地捕魚、養魚、污染和全球暖化,而慢慢落入被摧毀的絕境。芙芮妮・豪澤曼指出,「10年內,數個主要物種的數量將會下跌75%。我們希望令(全球)意識到問題所在,了解人類影響帶來的改變。」
「每當我們改變,或是移走環境中某些元素(生態物種),便會影響整體平衡,因此(讓大眾)明白我們行為的後果非常重要!」目前對於芙芮妮・豪澤曼而言,最重要的工作莫過於,「在近20年,必須在巴塔哥尼亞峽灣建立最少25個海洋保護區,組成保護網絡。」她亦不吝分享過往的研究,「我們向其他科學家、公眾及決策者展示這些數據、照片及影片,讓他們明白智利巴塔哥尼亞是生物多樣性的熱點,需要大眾保護。」期盼與勞力士「保護地球,恒動不息」的計劃,在探索地球不為人知的淨土之餘,也能同步為了下一代致力守護這片海洋生態。
愛瑪・甘普「幼時海外潛水」奠定一生研究目標
以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持續推動「拯救珊瑚礁」研究
無獨有偶的是,隨著芙芮妮・豪澤曼對於深海珊瑚礁群的全新發現,來自英國的愛瑪・甘普也彷彿接棒一般,發現能在不利條件下依然持續生長的特定珊瑚!
因為一次童年旅行嘗試水肺潛水,從此就與珊瑚探索活動緊密相依的英國海洋生物學家和探險家愛瑪・甘普,不甘於「從這一代的口中聽見:『我們失去了珊瑚礁。』」同時也想避免過去科學家對於「世上絕大部分的珊瑚礁將於2030年代消失」的警告成真。愛瑪・甘普很早就展開全球珊瑚棲息地之研究,並積極利用生態特性以拯救珊瑚礁,更在2019年獲得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的肯定。
若要理解愛瑪・甘普的「拯救珊瑚礁」研究與行動,得要先重新爬梳人們對於珊瑚的有限了解。過去,大眾及海洋生物學家都認為,珊瑚只能在乾淨、清澈、少營養物和沉積物、陽光與溫度穩定及富含氧氣的海水下茂密生長,長期的研究更指出,珊瑚瀕臨滅亡的危機,主要是因為氣候變化、海洋酸化及低氧水域的刺激,除了「人類主動降低碳排放量」之外,再沒有其他辦法能拯救珊瑚白化、死亡的結果。
然而就在愛瑪・甘普細細探索全球多個珊瑚棲息地後,她卻意外發現,某些地方的特定珊瑚,竟然能在一般人認為不利其生長的環境下,反而發展得欣欣向榮!2016年,愛瑪・甘普帶領一支潛水隊伍前往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亞(New Caledonia),就是在這裡,她率先發現了在水溫偏暖、天然帶酸性及含氧量低的紅樹林潟湖,竟有20多種珊瑚發展旺盛的現象,和科學家長期普遍認為的結果背道而馳。這個發現,相當鼓舞從小就致力於「珊瑚保育修復」的愛瑪・甘普及其帶領的團隊。
▲▼「辨別紅樹林潟湖珊瑚,發掘其能夠在有害環境生存的特質」是愛瑪・甘普的首要研究目標。
愛瑪・甘普和團隊將紅樹林潟湖珊瑚的樣本,帶回雪梨實驗室進行核酸檢測、了解基因排序,以及和其他珊瑚礁珊瑚的分別。緊接著2019年,愛瑪・甘普也首次在澳洲大堡礁外圍發現類似的珊瑚,她亦出版首份科學研究報告,列出澳洲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2種極端的珊瑚棲息環境。
做為世上最大珊瑚群的「澳洲大堡礁」,並發現其中有特定珊瑚的存在,愛瑪・甘普選擇持續在其2,000公里範圍內尋找相似的「珊瑚適應熱點」,並積極研究這些「超級生還者」的行為和遺傳因素,希望藉此解開學界目前仍束手無策的「重建珊瑚礁」難題,更試圖恢復已受到白化和因為氣候暖化、海洋酸化及人類破壞而死亡的珊瑚礁群。
愛瑪・甘普與團隊的做法是,將紅樹林珊瑚移植至大堡礁的珊瑚礁,測試哪個物種更適合在此生長,同時也將大堡礁珊瑚遷至紅樹林潟湖,監控它們如何個別應對嚴峻的環境。愛瑪・甘普希望藉由實驗測試未來是否能運用這些適應力強的珊瑚,恢復受到氣候變化破壞的珊瑚礁。「我們需要打破常規、需要回歸大自然,看看珊瑚如何長久生存下來,並利用相關知識,結合創新概念與技術,竭力保護我們所擁有的資源。」
▲▼儘管在研究的路上,愛瑪・甘普笑言自己是個「海洋樂天派」,但她也坦言在各種污染威脅下,她與團隊的努力其實也只能為氣候變化「爭取時間」。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愛瑪・甘普及團隊積極研究的同時,人類造成的污染正以更快的速度靠近珊瑚礁,任何一種形式的保育工作都是在和時間比賽。「我們目前只發現牠們棲息地。我們需要了解其存活方式和原因,以及我們如何利用相關特性來拯救世界各地的珊瑚礁。」對於勞力士的肯定,愛瑪・甘普也感動且正面地表示,「贏得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對我的研究幫助甚巨,亦有助我宣傳研究,鼓勵民眾拯救珊瑚礁。我也著手推動女性及女孩學習STEM學科,即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
關於「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之於得主與地球的意義……
長期以來,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一直以「永續地球」為使命,支持芙芮妮・豪澤曼和愛瑪・甘普開展影響許多生活和社區的海洋保護項目。迄今為止,全球已有 155 位獲獎者獲得勞力士的支持。透過他們屢獲殊榮的項目,他們證明了與智慧相結合的頑強意志和勇氣可以克服最大的挑戰,該獎項也將繼續支持致力於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男性和女性。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