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台人助難民 盼烏克蘭人知道「台灣也能幫忙」

▲▼我國援助烏克蘭的27噸人道救援物資4日送抵華沙。(圖/外交部提供)

▲台灣捐助的物資,已經透過波蘭陸續提供給烏克蘭難民。(圖/外交部提供)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華沙21日專電

定居波蘭的台灣人汪維昭近日收留一對離鄉避戰火的烏克蘭姊妹。她說,波烏相鄰,戰爭近在咫尺,她無法對眼前的苦難視而不見;她盼烏克蘭人知道,就像波蘭一樣,「台灣也能幫忙」。

波蘭移民署統計,約670名台灣人旅居波蘭。雖然台灣和烏克蘭的處境不同,但長期都面臨鄰國的強權擴張威脅,在波台灣人更是近距離見證戰爭的殘酷以及極權政府可以如何不擇手段,「今日烏克蘭,明日波蘭」並非不可能。

或許是出於這樣的同理心,不少旅波台人紛紛向烏克蘭伸出援手,包括收留難民、當志工協助發放補給物資。

波蘭邊境防衛局的數據顯示,自2月24日俄羅斯侵略烏克蘭以來,已有超過200萬人自烏克蘭入境波蘭,湧入首都華沙(Warsaw)的烏國難民已超過30萬,大約是華沙原本人口的17%。

37歲的汪維昭在波蘭化妝品公司任職,在華沙生活約10年,她的先生是波蘭人,從事金融業。

汪維昭近日在位於華沙的住家接受中央社採訪時提到,不少波蘭民眾雖然生活條件不優渥,依然大方收留、協助烏克蘭難民,她既然行有餘力,當然必須做點什麼。

與先生達成共識後,汪維昭在華沙市政府相關網站登記、填資料,表達願意收留烏克蘭難民。就在她等待政府人員前來住家核實生活環境是否符合潛在收留對象需求期間,剛好有台灣人在臉書社團詢問是否可緊急收容一對年齡分別為21和16歲的烏克蘭姊妹:瑪歌(Margot)和安娜(Anya)。

汪維昭說:「我告訴先生,無論如何都要收留她們。」

瑪歌和安娜帶著簡單行李,從烏克蘭中部花了64小時、換了7次車,過程中在烏波邊界的人龍等待約4小時,終於在本月初抵達波蘭。

姊妹倆告訴記者,她們本來不想離開烏克蘭,要在家鄉等待勝利來臨,但攻勢進展不順利的俄軍約在兩週前開始攻擊平民,父母希望她們先到國外避難,留10歲弟弟在家。

瑪歌在烏克蘭資訊公司任職,現在仍持續遠距上班。她說,因為戰爭,公司將原本經營的線上課程產品線擴大,為成人、孩童製作各式免費課程,性質涵蓋技職教育、知識學習與文化娛樂。「生活總是要過下去,希望這些課程和相關競賽能幫助大人小孩撐過心理難關,未來也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瑪歌還說,公司每一位員工都自願領較少的薪水,寧願要公司將錢花在幫助孩童,或捐給烏克蘭軍隊。

妹妹安娜至今仍透過網路參與學校課程。瑪歌說:「只要條件允許,在烏克蘭境內的老師都會努力上線教學,除非他們必須支援前線。」

汪維昭說,姊妹倆讓她想到初來異鄉波蘭的自己,在生活上有種種不適應。她盡可能運用個人經驗協助姊妹倆生活上軌道。她很慶幸入住頭幾天顯得安靜、緊繃的瑪歌和安娜這幾天已能開玩笑、輕鬆交談,每天出門散步。

汪維昭協助烏克蘭人的故事曾獲波蘭電視台報導。她說,雖然姊妹倆在此之前從未見過台灣人,也沒想到會在波蘭遇見熱心的台灣人,她期待從此以後烏克蘭民眾將知道,就像波蘭等傳統上與烏克蘭關係友好的國家,「台灣也能幫忙」。

但她也提到,烏克蘭抵抗侵略、捍衛自由與主權的勇氣和決心深深感動她,她希望就算最壞的情況不幸發生,「台灣人也能這麼勇敢」。

在華沙生活15年的蔣宗琴則是另一位積極協助烏克蘭難民的台灣人,同樣也在波蘭建立了自己的家庭。

她在波蘭的私立小學教華語,也當家教,曾多次帶領學生造訪台灣,一向樂於扮演異文化間的橋梁,如今則透過網路和廣闊人脈為烏克蘭難民募集物資和徵求志工。

戰前就有超過100萬名烏克蘭人在波蘭生活、工作,他們整體而言具善良勤奮的正面形象,這或許也說明為何除了語言文化相近、有共同的歷史經驗,波蘭社會樂於接納瞬間湧入的大量烏克蘭難民。

蔣宗琴也曾雇用烏克蘭女性協助打理家務。她說,雖然波蘭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但面對瘋狂的俄羅斯極權政府領導人,難保她自己和家人不會成為難民,或許有這麼一天,她也希望遇到善良的人伸出援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