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建仲/NFT非你想的那樣! 專家拋出6大問題揭穿新龐氏騙局!

2022年03月22日 22:30

▲加密貨幣與NFT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去中心化龐氏騙局。(圖/記者梁建裕攝)

●曲建仲/台大電機所博士、知識力專家社群創辦人

央行臉書發文說金融史上1637年2月3日鬱金香狂熱破滅!瘋狂時,一顆球莖可抵一棟豪宅,泡沫破滅,一夕間打回原形,只值一顆洋蔥,因此推論比特幣與非同質化代幣(NFT)可能將成泡沫[1]。央行小編過年期間還要發文辛苦了!不過我想說的是:「別太小看這些『偽金融科技』的唬人把戲了!」雖然加密貨幣與NFT是一場規模空前的去中心化龐氏騙局,但是我認為這次不一定泡沫破滅,如果網路媒體持續散布假新聞的話。

講起2021年全球最熱門的新聞,要算是加密貨幣與非同質化代幣(NFT)了!每天都有驚人的新聞爆出,媒體們也眼明手快,抓住這個機會炒作新聞,一個寫的比一個勁爆:NFT市值飆至409億美元,直逼傳統藝術品、英國佳士得拍賣以6900萬美元售出一項數位藝術品,讓NFT從低調的角落躍上主流版面,報導內容如大眾對經由區塊鏈技術認證的虛擬物品胃口有多大,藉此凸顯人們對NFT的興趣激增。

▲NFT被認為是去中心化、不可竄改、可信任的,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圖/記者謝婷婷攝)

問題是這些文章的背後,我看到的是網路媒體在對區塊鏈與加密貨幣一知半解的情況下「拼湊」出這些文章,以下是我從許多網路媒體文章裡截錄的文字,大家看看是不是很眼熟?我們把這六個當作「是非題」,你覺得這六題是對還是錯?

1.NFT是使用區塊鏈技術發行的智能合約,由於使用區塊鏈技術,因此可以確保NFT是去中心化、不可竄改、可以信任的。

2.記錄在區塊鏈上的交易歷史,幾乎無法竄改,資料公開透明,所以基於其上發展出的擁有證明牢不可破,人人可自行查閱,公信力大增。

3. NFT其實就像一組數位身分證,過去數位資產很難分辨真偽,也難以證明所有權,NFT透過獨一無二的身分證帶來識別擁有權的功能。

4.NFT利用區塊鏈技術產生一組「編號」,讓作品無法被複製和造假,不論是一首歌、一張圖片,只要發行獨一無二的編號,它就是世界唯一、不可替換的。

5.由於採用了區塊鏈的加密技術,經由鑄造(Mint)後的智能合約使交易歷史、買賣權所屬人無法偽造,並可以追溯到最初「正本」的擁有者是誰。

6.NFT去中心化的特性也讓它不受第三方機構介入,方便直接透過現有社群聲量變現,不讓平台抽成。

在不了解區塊鏈技術的情況下,很難確定對嗎?以上六個是非題的答案都是「錯」,這裡可以看出整個網路媒體已經成為加密貨幣與NFT炒手的假新聞散佈管道,唯一的解決辦法只能是經由教育的方式,讓大家真正了解區塊鏈、加密貨幣與NFT的技術原理,問題是這些東西難度有點高,誰想要坐下來聽三小時這麼枯燥乏味的課程呢?

在有限的篇幅下,我試著用最簡單的方法說明什麼是NFT,以及為什麼上面六個是非題的答案都是「錯」?嚴格來講是部分錯而不是完全錯,但是錯的恰好是最重要的部分,依照是非題的答題規則,只要最重要的部分錯答案就是「錯」。

什麼是乙太坊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

比特幣是使用「區塊鏈(Blockchain)」建立的「加密貨幣(Cryptocurrency)」,它的原理有些複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我之前發表的文章:

區塊鏈的真相一:一種唬人的雕蟲小技,發展成令全球瘋狂的現代版國王新衣

區塊鏈的真相二:為什麼說比特幣的區塊鏈是一種唬人的雕蟲小技?

▲區塊就是存摺,區塊鏈就是存摺鏈(很多本存摺),因此區塊鏈只是存儲資料的「資料結構(Data structure)」而已。(圖/記者謝婷婷攝)

區塊就是存摺,區塊鏈就是存摺鏈(很多本存摺),因此區塊鏈只是存儲資料的「資料結構(Data structure)」而已,既然是儲存資料,為什麼只能儲存「交易記錄」,不能儲存「任何資料」呢?因此乙太坊(Ethereum)創辦人Vitalik Buterin創造了乙太坊區塊鏈,只要支付手續費,就可以請乙太坊礦工記錄任何資料,一段文字、一張圖片、一個合約、一段程式都可以,我們稱為「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

舉例來說,我想要發行一種「知識幣」,但是目前知識幣大家沒聽過,不值錢,因此我號召不了知識幣礦工替我記帳,那該怎麼辦呢?沒關係,只要支付手續費,就可以請乙太坊礦工替我記帳,Alice把「知識幣」匯給Bob,這筆交易記錄在乙太幣礦工電腦的「乙太幣帳本」裡,最重要的是必須支付乙太幣做為礦工獎勵金,因此我必須花錢去買乙太幣,如此一來就可以增加乙太幣的流通,讓乙太幣成為大家共同流通使用的加密貨幣,乙太坊的創辦人很聰明吧!

比特幣帳本(區塊鏈)只能記錄比特幣的交易稱為「區塊鏈1.0(Blockchain 1.0)」;乙太幣帳本(區塊鏈)可以記錄任何幣的交易,甚至可以記錄任何資料或可以執行的程式碼稱為「區塊鏈2.0(Blockchain 2.0)」。

什麼是乙太坊開發者意見(ERC)?

由於每個人寫的加密貨幣程式都不相同,知識幣如何儲存在乙太幣帳本裡呢?因此乙太坊區塊鏈有特別的資料結構和標準規格必須遵守稱為「乙太坊開發者意見(ERC: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s)」,其中使用最廣的是ERC-20和ERC-721標準:

ERC-20標準屬於「同質化代幣(FT:Fungible Token)」,意思是發行的每一枚貨幣都是「本質相同」,可以替換的,就像我們使用的鈔票一樣,你手上的100元和我手上的100元雖然不是同一張紙,但是它們是等值的可以替換,就算我們交換了也沒差。一般的加密貨幣都是可以替換的,如果一個東西是可替換的,代表世界上存在跟它完全一樣的東西,例如:我的一枚乙太幣和你的一枚乙太幣是一樣的東西,對於貨幣,可替換其實是一個必要條件,不然怎麼流通呢?

ERC-721標準屬於「非同質化代幣(NFT:Non Fungible Token)」,意思是發行的每一枚貨幣都是「本質不同」獨一無二的,如果一個東西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那它就是不可替換的,例如:推特執行長杜錫的首條推文、畢卡索的畫、馬斯克的照片。因此我們可以將杜錫的首條推文變成一段程式碼寫入智能合約,發行一枚非同質化代幣,由於乙太坊區塊鏈不可篡改,因此可以確保「這枚代幣」是獨一無二的,再把這個代幣的所有權拍賣給出價最高的人。

▲一般的加密貨幣都是可以替換的,如果一個東西是可替換的,代表世界上存在跟它完全一樣的東西。(圖/記者謝婷婷攝)

如果使用ERC-20智能合約發行的話就變成一般的加密貨幣,通常發行數量較多方便流通;如果使用ERC-721智能合約發行的話,就變成非同質化代幣,通常發行數量少,而且每一枚都不同,不是用來流通的,而是用來拍賣的,所以愈少愈有價值,想想這個非同質化代幣代表了杜錫的首條推文、畢卡索的畫,甚至我們可以說服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拍張照片發行一個「馬斯克的非同質化代幣」,想想這個代幣代表了馬斯克(的照片),很值錢不是?

買了「非同質化代幣」 實際上拿到了什麼?

2006年3月21日,杜錫在鍵盤打下:「剛剛設定好我的推特(just setting up my twitter)」,這樣平凡無奇的話,發出後成了史上第一條推文。

▲2006年3月21日,杜錫在鍵盤打下:「just setting up my twitter」,這樣平凡無奇的話,發出後成了史上第一條推文。(圖/曲建仲提供)

如果買了杜錫首條推文的「非同質化代幣(NFT)」,我實際上拿到了什麼?答案是:什麼也沒有,你只是買下了乙太坊認證的一枚NFT,代表你擁有上面這條貼文的「虛擬所有權」而已,任何人進入推特還是可以看到杜錫的首條推文,除非他把這條推文下架,因此買下這個NFT其實你什麼也沒拿到,等於只是捐款給杜錫而已。

更有趣的是,號稱去中心化無所不能的區塊鏈技術,並不能確定這枚代表杜錫首條推文的NFT真的是杜錫發行的,因為區塊鏈的驗證技術大部分是匿名的,而且大部分的驗證只是確認使用者「真的有上傳資料」而且「不可否認有上傳資料」,並不代表內容正確可以信任,只是因為這個過程被稱為「驗證(Verification)」,因此被炒作成區塊鏈的資料「被驗證過可以信任」,這種誤解來自於大家對「加密技術(Cryptography)」的不了解,也在於炒作者刻意誤導別有用心。

我們用一個示意圖來說明,數位畫家Alice畫了一張電腦畫作,並且用這張畫作到乙太坊區塊鏈平台發行一枚「非同質化代幣(NFT)」,在數位資產交易平台上拍賣,經過買家競標,最後由Bob以100枚乙太幣得標,接著Alice把這枚NFT匯給Bob,而Bob把100枚乙太幣匯給數位資產交易平台,其中10枚乙太幣是手續費,剩下的90枚乙太幣再匯給Alice,所有資料都記錄在乙太坊礦工的電腦裡,由於乙太坊區塊鏈不可篡改,是不是就可以確保這枚代幣是真的代表這張電腦畫作?這個問題我們待會再來討論,整個行為和一般的藝術品拍賣大同小異,唯一的差別是必須發行一枚NFT。

▲NFT運作模式。(圖/曲建仲提供)

非同質化代幣(NFT)對藝術創作者的意義

一般的藝術品拍賣,買家可以拿到一張實體的畫作,任何其他人畫的都是贗品,而且真假可以經由科學分析技術判斷;但是數位畫家創作的是數位畫作,其實就是個電腦檔案,任何人只要複製這個檔案,拿到的和原本的畫作完全一樣,因此不會有買家想要購買這種任何人都可以任意複製的東西,這樣就很難保障數位畫家的權益。

經由發行「非同質化代幣(NFT)」可以協助數位畫家創造一枚「唯一的」代幣,代表這幅畫作的虛擬所有權,再拍賣這個代幣取得報酬,而且NFT是經由區塊鏈的智能合約程式發行,因此可以設定條件,保障畫家的權益,例如:未來這枚NFT再拍賣轉手時,可以再分潤給畫家,等於未來每次拍賣畫家都可以取得部分報酬,改善了目前一般的藝術品拍賣,畫家只能拿到第一次拍賣報酬的缺點。

▲一般的藝術品拍賣,買家可以拿到一張實體的畫作,但是NFT拍賣,買家拿到的只是擁有一個數位畫作的虛擬所有權而已。(圖/記者謝婷婷攝)

問題是一般的藝術品拍賣,買家可以拿到一張實體的畫作,但是NFT拍賣,買家拿到的只是擁有一個數位畫作的虛擬所有權而已,而且智能合約也無法將這枚NFT與數位資產之間建立實質的關聯,區塊鏈技術甚至都不能確定這枚NFT到底是不是真的由這個數位資產的作者發行的,所以買下這枚NFT等於只是捐款給畫家,這個其實是當初發明NFT的目的之一。如果只是捐款而已,為什麼有人會買呢?因為只要你相信幾年以後可以再用更高的價錢拍賣給別人,你就會買不是?

我們來看看上面六個是非題錯在哪裡?

1.NFT是使用區塊鏈技術發行的智能合約,由於使用區塊鏈技術,因此可以確保NFT是去中心化、不可竄改、可以信任的。

區塊鏈不代表去中心化、不可竄改、可以信任,事實上只有「公有鏈」與「真聯盟鏈」可以確保資料去中心化、不可竄改,「假聯盟鏈」與「私有鏈」都是沒用的東西。而且資料不可竄改不代表可以信任,換句話說,使用公有鏈發行的智能合約只能確定去中心化、不可竄改,但是智能合約裡的內容不可竄改不代表可以信任。我也可以拿前面Alice的電腦畫作發行一個NFT來拍賣,買家無法從NFT裡確認到底是真是假,就算買了這枚NFT也不代表擁有這幅畫,那你到底買的是什麼?

為什麼區塊鏈不等於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以信任,可以參考我之前發表的文章: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870772?mode=whole

2.記錄在區塊鏈上的交易歷史,幾乎無法竄改,資料公開透明,所以基於其上發展出的擁有證明牢不可破,人人可自行查閱,公信力大增。

公有鏈上的交易歷史幾乎無法竄改資料公開透明是沒錯,但是這些「資料」,也就是所謂的「智能合約」大部分是匿名的,怎麼叫「公開透明」?就算是使用實名,前面介紹過智能合約裡的內容不可竄改,不代表可以信任,何來的「公信力大增」?

▲NFT利用區塊鏈技術產生一組獨一無二的編號,但是只能確定這枚NFT無法被複製和造假,而無法確定「作品」無法被複製和造假。(圖/Check Point提供)

3. NFT其實就像一組數位身分證,過去數位資產很難分辨真偽,也難以證明所有權,NFT透過獨一無二的身分證帶來識別擁有權的功能。

這枚非同質化代幣(NFT)「獨一無二的」沒錯,但是前面介紹過,區塊鏈技術甚至都不能確定這枚NFT到底是不是真的,由這個數位資產的作者或擁有者發行的,如何能用來識別擁有權?

4.NFT利用區塊鏈技術產生一組「編號」,讓作品無法被複製和造假,不論是一首歌、一張圖片,只要發行獨一無二的編號,它就是世界唯一、不可替換的。

NFT利用區塊鏈技術產生一組獨一無二的編號沒錯,但是只能確定這枚NFT無法被複製和造假,而無法確定「作品」無法被複製和造假,而且區塊鏈技術甚至都不能確定這枚NFT到底是不是真的由這個數位資產的作者或擁有者發行的,買這枚NFT和這一首歌、一張圖片有什麼關係?

5.由於採用了區塊鏈的加密技術,經由鑄造(Mint)後的智能合約使交易歷史、買賣權所屬人無法偽造,並可以追溯到最初「正本」的擁有者是誰。

採用了區塊鏈的加密技術鑄造後的智能合約無法偽造沒錯,但是只能追溯到這枚NFT是不是最初發行的「正本」,由於NFT大部分都是暱名發行,所以也不知道這枚NFT的擁有者「是誰」,只能確定這枚NFT的擁有者「存在」。但是區塊鏈技術甚至都不能確定這枚NFT到底是不是真的由這個數位資產的作者或擁有者發行的,所以即使追溯到這枚NFT是「正本」,和數位資產有什麼關係?

6.NFT去中心化的特性也讓它不受第三方機構介入,方便直接透過現有社群聲量變現,不讓中心化的平台抽成。

NFT去中心化的特性讓它不受第三方機構介入沒錯,問題只有這枚NFT「本身」不受第三方機構介入,但是其他重要的事都需要第三方機構中心化的平台來進行,這一題是最重要的,也是大家常常弄錯的,要好好來說明一下。

非同質化代幣(NFT)去中心化只是個用來炒幣圈錢的幌子而已!

▲過去傳統拍賣遇到的問題,使用NFT其實並沒有解決,因此「NFT去中心化」只是個愰子,用來炒幣圈錢而已!(圖/免費圖庫pexels)

事實上,在乙太坊或其他公有鏈上發行智能合約,建立一枚「非同質化代幣(NFT)」,只能確定發行者「真的有」而且「不可否認有」發行這枚NFT,同時「這枚NFT」是獨一無二的不可竄改,同時「這枚NFT」可以經由公有鏈的運作機制轉移給不同的買家,所有的交易記錄去中心化儲存在礦工的電腦裡,區塊鏈技術能做到的就是這些了!

其他的事情,包括:證明數位資產的真偽、證明數位資產的所有權、讓作品無法被複製和造假、追溯到最初正本的擁有者等工作,都和NFT沒有關係,都必須第三方機構介入,通常就是由拍賣這些NFT的數位資產交易平台處理,意思是過去傳統拍賣遇到的問題,使用NFT其實並沒有解決,因此「NFT去中心化」只是個愰子,用來炒幣圈錢而已!實際上最重要的事情還是經由「中心化」的第三方機構來進行,和傳統拍賣一樣,所以我說這根本是「偽金融科技」。

買下NFT既然什麼都拿不到為什麼有人出價6900萬美元?

買下Instagram圖片數位拼貼作品NFT的人,只是砸下大量「當年不值錢」的加密貨幣炒作NFT,再轉換成「現在貴森森」的美元計價,經由社群媒體炒作擴大聲勢而已,如此一來,再次炒高加密貨幣,另外在交易所把手上的其他乙太幣或比特幣倒掉一些,不是又大賺一票了?想了解他們在玩什麼把戲可以參考我之前發表的文章:

比百年鑽石行銷騙局更精彩的把戲:非同質化代幣(NFT)!

舊龐氏騙局是一個人騙一群人 新龐氏騙局是一群人唬所有人

▲這場新龐氏騙局「加密貨幣」,號稱是「去中心化」,其實只是「一群人唬所有人」而已!(圖/記者梁建裕攝)

一百年前的那場舊龐氏騙局是由美國義大利移民龐茲(Ponzi)在1919年開始策劃,成立空殼公司騙投資人向這個子虛烏有的企業投資,然後把新投資者的錢作為快速盈利,付給最初投資的人,等於是上線拉下線,以誘使更多的人上當,那是中心化的「一個人騙一群人」,最後以失敗告終。

而如今的這場新龐氏騙局「加密貨幣」,號稱是「去中心化」的,使用所謂的區塊鏈技術,利用電腦演算法,把帳本分散儲存在全球許多礦工的電腦裡,包裝成創新的金融科技,再經由社群炒作擴大聲勢,拉高價格,再倒給新投資者割韭菜,等於是上線拉下線,這個和一百年前的那場舊龐氏騙局最大的差別就是去中心化的「一群人唬所有人」而已!

金融史上的鬱金香狂熱破滅,但是加密貨幣可不一定!

這種去中心化的龐氏騙局之所以會成功,就是因為它用一堆區塊鏈專有名詞,包裝成「金融科技」唬弄大家,讓許多人拿現金去抬轎,也讓很多生意可以成功炒作行銷,1637年鬱金香狂熱時,可沒有這種「科技」,大家不願意好好坐下來了解枯燥乏味的區塊鏈技術原理,只要媒體持續替他們散布假新聞,即使金融史上的鬱金香狂熱破滅,加密貨幣仍然很有可能繼續熱下去!

參考資料:

[1] https://www.facebook.com/cbc.gov.tw/posts/4790150731069139

熱門點閱》

►李克聰/提升台鐵服務品質 從重調公司營運定位做起

►陳淞山/俄烏戰爭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啟示

►華燈初上》黃冠中/兇手應知法律觀念 蘇媽媽其實可不用死的!

►廖啓彣/法務部最新洗錢防制法修法草案 跟個人資料保護衝突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