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簽證遭擋!媽被迫與6歲女兒離散數月 藝術家重返美國拍攝

▲▼「林煜為:她的故事」作品影像,描述家庭離散不安的共同記憶。(圖/國立臺灣美術館)

▲林煜為〈她的故事〉影像作品,描述家庭離散不安的共同記憶。(圖/國立臺灣美術館)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一名母親在移民美國過程中,因簽證被拒絕,被迫與3個孩子離散長達數個月,其中女兒年僅6歲。藝術家林煜為了還原故事主角當時的心境,特地重返美國拍攝,透過採訪紀錄結合動畫的創作手法,作品〈她的故事〉如今在國立臺灣美術館展出。

〈她的故事〉隱喻國族權力行使,造成許多家庭離散不安的共同記憶。透過採訪紀錄拍攝結合動畫的創作手法,從故事主角因移民身分成為「他者」的狀態,自台灣遷徙至美國產生強烈的文化衝擊、語言隔閡,意識到身分認同與新移民同等社會弱勢族群的議題,進而將這些離散不安的感受轉化成作品的延伸。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影片作品中,可以看見母親和三位孩子共同經歷的離散經驗。在移民美國的過程中,母親簽證被拒絕,導致與孩子長達數個月的時間無法相見,而當時的女孩年僅6歲。為了還原故事主角當時的心境,藝術家林煜為特地重返美國拍攝,企圖在現實與夢境裡,內觀懸擱當下的不安,並以錄像擷取還原畫面。

▲▼「林煜為:她的故事」作品影像,描述家庭離散不安的共同記憶。(圖/國立臺灣美術館)

▲林煜為〈她的故事〉作品影像,母親與孩子分離產生的憂慮不安感。(圖/國立臺灣美術館)

於此同時,藉由動畫呈現保障著歸屬感、安全感的身分文件──「護照」,在移動之中不斷聚合、撕裂。從天井灑下的海浪聲,象徵流離飄零於異鄉的狀態,伴隨「南都夜曲」的吉他聲呢喃軟語與靡靡琴音,窺見視框中母子臉部表情的細微變化所傾訴的複雜心緒。

藝術家林煜為曾從事廣告導演、節目製作數十年,因幼時目睹外婆在1949年從中國大陸被迫遷移台灣「有家歸不得」的離散經驗,後因工作舉家搬遷至中國大陸生活,又為下一代的教育移民美國7年,觸發自身作為「現代牧游人」的深度觀察及思考。

她從個人生命經驗出發,嘗試藉由私密的家族書寫探討離散經驗,希望透過梳理自身與家鄉、異鄉之間的關係,建構對自我身分的認同,也讓遭遇相同時空脈絡的個人及家庭,在面對「我是誰」的叩問時,能獲得進一步的療癒、抒發與理解。展覽將於3月26日至5月15日在國立臺灣美術館時光天井展區展出。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