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媽媽們透露,會接到來自衛生所的關懷電話,內容包括餵母乳等相關問題。(圖/取自免費圖庫Unsplash)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產後媽媽除了身體需要時間復原,心理狀態也希望能調整好,以面對未來的生活。不過,許多外界意見對媽媽們而言,看似好意,實際上卻成了壓力源之一。婦產科醫師烏恩慈在臉書提到,近來有媽媽透露自己接到一通衛生所打來的電話,了解對話內容後,讓醫師忍不住怒轟,「到底是誰賦予衛生所這樣的權利?」
來自衛生所的關懷電話,向來是產後媽媽的壓力來源之一。有關衛生所的關懷電話,烏恩慈早有耳聞,包括各種餵母奶的問題,有許多媽媽總是會接到「強調母乳好處」諸如此類的詢問,側面打聽後才了解是國健署政策中母嬰親善的一環,雖然這樣的模式顯現對個別困境與家庭支持的不了解,但也因一時半刻無法調整,醫師僅能事後盡可能安撫媽媽們的情緒。
只是,近日烏恩慈接到的訊息,也讓她無法忍耐,決定寫出文章為媽媽們發聲。醫師提到,有位媽媽生第二胎時有稍微早產的情況,不過寶寶生命徵象穩定、母子均安,並如期和媽媽一起出院,只是早產原因仍不得而知、也無法預防。沒想到,來自衛生所的電話聲響起時,問的不再是母乳,而是「馬麻,你為什麼會早產?」
媽媽一時愣住,反問對方「蛤!早產不是沒原因嗎?」而電話的另一頭則說,「可是我們這邊要登記妳為何會早產~ 馬麻妳為何會早產?」烏恩慈表示,可以理解早產發生率是醫療指標之一,但質疑的問題點在於,「怎麼會是從媽媽端搜集資料呢?」台灣有龐大可去識別化的健保資料庫可以撈資料,「真的有必要利用人力資源打這通電話嗎?」
▲醫師指出,國健署母嬰親善的政策在實施環節卻造成媽媽們的壓力。(圖/記者姜國輝攝)
烏恩慈指出,「再者,到底是誰賦予衛生所這樣的權利,侵犯媽媽的隱私權?」醫師也說重話,「萬一媽媽正經歷產後憂鬱風暴,他有能力接住媽媽的情緒嗎?還是這通電話會變成壓死媽媽的最後一根稻草。」她最想問的更是,「難道真的要等到出事,才會有人正視這件事嗎?」
烏恩慈呼籲,主管單位在關注量化數據、政策KPI的同時,是否能多關注媽媽的感受,哪怕只有那麼一點點都好,但也懇切拜託大家不要公審打電話的志工或護士,「錯的不是他們,而是那個從不曾被檢討過的制度。」
貼文也引來不少網友紛紛留言,「我就是那個奶少又被責怪的媽媽,當下超無助」、「小孩早產還住院中也是一直接到電話,超煩」、「我當初也有接到欸!當時真的滿傻眼的」,還有人說「雙胞胎都會連續接到兩通喔」、「而且還不只一通 。」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