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玲/社會住宅是飆漲房價解藥? 銀行扮演更關鍵角色

2022年03月25日 12:52

 

▲房價成為民眾沉重生活負擔。圖為高雄社會住宅預定地點。(圖/記者賴文萱攝)

● 黃麗玲/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根據內政部所發布的數據,全國平均房價所得比在110年第3季為9.24。以都市區域來看,房價所得比高於全國平均數字的有台北市、新北市與台中市,數字分別為15.86、12.13、10.29[1]。 這意味著,一個家戶需要耗費十多年收入、不吃不喝,才能供養一個平均水準的住房。

統計也指出這三個地區居民的房價負擔能力為偏低到過低等級。如果我們以房貸負擔率的數字來估算,其中台北市為63.35%,新北市為48.46%。也就是說該區域有貸款購屋的家庭,其收入有將近一半到六成都拿去付房貸。這遠超過國際上認為30%左右住宅開支為可負擔的水準。也可以想見,為了有安穩的住宅,家庭必須要大幅壓縮其文化、教育與娛樂等方面的支出。

▲台灣積極倡議社會住宅以滿足居住需求。圖為桃園八德社會住宅。(圖/記者楊淑媛翻攝)

社會住宅只租不賣 滿足青年居住需求

社會住宅聯盟從2011年開始倡議社會住宅政策,敦促政府廣建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而蔡英文總統上任後,為照顧弱勢及青年族群的居住需求,推動社會住宅政策。

該政策以8年(106至113年)興辦20萬戶社會住宅為目標,其中12萬戶為新建、八萬戶為包租代管。而新建的部分根據統計,截至今年二月底已完工與興建中有三萬七千五百戶[2]。 社會住宅推出過程中,從一開始面臨許多鄰里的抗議,到後來申請者眾、供不應求,導致中籤率偏低,這也說明了社會住宅的確為住屋問題打開新方向。然而,光憑社會住宅是否能夠解決房價偏高的問題?政府又是否應該以持續擴大興建社宅來解決房價問題呢?

社會住宅無助解決房價問題

事實上,社會住宅政策主要應對的是在租屋市場上有困難的社會階層。我國《住宅法》規定(2021年修法後版本),社會住宅應提供至少百分之四十以上比率出租予經濟或社會弱勢者,另提供一定比率予未設籍於當地且在該地區就學、就業有居住需求者。

社會弱勢者身分包括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特殊境遇家庭、六十五歲以上之老人、身心障礙者等十二類別。在社會住宅中,有通用設施以及集中的社福設施與服務,比起一般的住宅與社區,較能夠處理上述群體的需求(如圖一)。



▲圖一、台北市健康社宅設有松山老人服務暨日間照顧中心。(圖/黃麗玲)

而政府之所以將年輕人也設定為社會住宅中的入住對象,則是因為年輕人經濟尚未穩固,且許多有成家與育兒等需求,需要政府給予一臂之力。然而因為目前社會住宅數量不足,故有入住至多六年的規定。比例太低也使得台灣的社會住宅在穩定居住的功能上,仍相當有限。另一方面,按照目前興建的速度,若要寄望政府擴大社會住宅興建,以增加住宅供應來遏制房價,恐怕緩不濟急,也未能對症下藥。

房價飆漲主因是市場投機 空屋率過高問題嚴重

2020年中,住宅運動的倡議團體都市改革組織(OURs)與內政部針對屯房稅的議題展開了辯論。都市改革組織指出,台灣房價飆漲的根本原因是市場投機,而不是供需問題,因為台灣有過高的空屋率。例如201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當年全國的空屋率高達19.3%。雖然內政部在2018年改以低度用電住宅的方式來計算空屋率,而使數字下修到10.56%,仍比國際上認為合理的3%到5%的空屋率高出甚多。

都市改革組織的彭揚凱秘書長與廖庭輝研究員認為,內政部嚴重低估四房以上多屋者持有宅數與佔比;若採用「全國家庭總歸戶」,那麼全國持有四房以上多屋者擁有宅數將從44.7萬暴增至176.9萬戶。

另一方面,OURs指出空屋問題日益嚴重。它引用110年7月24日內政統計週報指出,空屋率最高的住宅是「未滿五年」的新建住宅,平均空屋率高達37.16%。而其中持有4-9房者空屋率為42.95%,持有10房以上者空屋率竟達61.98%。 因此[3],OURS主張要解決房市問題,應該從解決囤屋現象著手。也就是提高多屋者的持有成本,進行相關稅制改革與實價登錄2.0等[4]雖然目前各地方政府正在調高空屋稅,但是因為台灣實質稅率極低,現今調幅可能效果不大。

在歐洲等地,許多大城市在現今仍因國內移住與國際移民而人口持續成長,導致住宅短缺,因此仍需要持續大規模的住宅供給。但是光僅是增加供給,並不足以應對整體的住宅問題,還需要配合其他管制政策。例如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有著高比例(2018年為44%)的社會住宅[5]。 這是透過長期的土地使用政策調整,增加社會住宅土地供應的結果。例如東碼頭區的都市更新,就混和了私人住宅與大量的社會住宅(如下圖)。

▲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東碼頭區。(圖/黃麗玲)

在荷蘭,除了大幅供應社會住宅,政府也要求私人租屋市場的租金價格必須透明化並且受到價格管制。每個租客都可以從國家公布的租金房屋估價系統和積分系( woningwaarderingsstelsel ) 查到自己租處的合理租金水準。另一方面,在荷蘭過去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若屋主持有空屋卻不利用,那麼有使用需求的佔屋行為會是被允許的。

這也使得從1980年代開始,在阿姆斯特丹等大城市衍生了新的物業經營管理的產業模式,也就是針對學生、新創業者等短租客提供相對短期的利用,租金價格也更低。[6]這些措施活化了房地產市場,但也防堵炒作,並增加社會公平性。

社會住宅供給難以價低房價 銀行才是關鍵角色

根據荷蘭政府2018的資料,當時全國七百七十萬住宅單位中,有兩百二十萬單位的社會住宅,其佔比約28,7%。[7]反觀台灣,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在2011年開始倡議興建社會住宅時,社宅比例僅有0.08%。而根據該聯盟更新,以2022年一月底前完工的19,281戶計算,台灣現有社會住宅存量比率為0.21%。可以說,在台灣想以社會住宅供給來降低房價,執行上無比困難。比起住宅供起,更根本的可能是銀行在土地融資與房貸供給上所扮演的角色。去年底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數字創下歷年新高。

[8]這值得我們參考倫敦大學經濟學者萊恩·柯林斯(Josh Ryan-Collins)的房地產金融化與其社會隱憂的觀點。他指出以住宅自有率為核心的經濟與金融措施的不當。[9]近來央行升息、土地銀行宣布暫停承接土建融新案,是預先避免房地產泡沫化的警示。但後續執行的效力,則有待進一步觀察,也需要相關的稅制改革的跟進。

熱門點閱》

►殷乃平/刺激游資流出房市 開拓民間投資新出路

►謝博明/房市三高待解 為社會住宅定位

►賴宗裕/三大方案改善青年住宅 真正回歸青年取向

►陳國樑/「房屋稅迷思」限制居住正義發展

►于俊明/精華地段抗炒房 地上權住宅創造多贏局面

►李永然/限制預售屋轉售 侵害人民財產權 違憲!

►吳大任/亮眼經濟刺激「購買慾」 台灣房價長期看漲!

►聶建中/年輕人當個「螞蟻族」 投資房產把握「致富關鍵」

►李沃牆/建築成本激增 「力抗打房」2022房價看漲

►周治邦/未來升息導致房價下跌 無殼族可「危機入市」找好房

►吳淡如/什麼時候是買房時機?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1]、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房價負擔能力統計(擷取日期: 2022年3月18日)

[2]、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社會住宅專區(擷取日期: 2022年3月18日)

[3]、房市炒作民進黨別擺爛 呼籲行政院儘速提出囤房稅版本(頁面訊息摘取為2022年3月20日)

[4]、【空屋】「囤房問題有限」是真的嗎?回應內政部新聞稿(頁面訊息摘取為2022年3月20日)

[5]、New housing rules(頁面訊息摘取為2022年3月21日)

[6]、Zwerfkei Over ons.(頁面訊息摘取為2022年3月21日)

[7]、Mostly True: “The Netherlands Has One Of The Largest Social Housing Sectors In Europe But The Waiting List For Social Housing Averages Nine Years”.(頁面訊息摘取為2022年3月21日)

[8]、房市越打越熱?12月五大銀行新承做房貸 創6年來新高ETtoday財經雲(頁面訊息摘取為2022年3月21日)

[9]、揭開當代資本主義的國王新衣,房價背後暗藏的社會危機──《為何你買不起房子》(頁面訊息摘取為2022年3月21日)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