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長游錫堃2出席「二二八反抗運動:台灣爭取民主之路(二二八事件75週年增訂版)」新書發表會。(圖/游錫堃辦公室提供)
記者林銘翰/台北報導
立法院長游錫堃27日表示,二二八事件發生至今已70多年,他原本以為只是緝菸、警民衝突、物價上漲、糧荒、文化省籍不同的很多嚴重衝突與屠殺,從來都不知道這是一個爭取民主的運動,「所以台灣民主不是1986年民進黨組黨而來,而是有很多菁英犧牲而來」。
游錫堃27日上午出席「二二八反抗運動:台灣爭取民主之路(二二八事件75週年增訂版)」新書發表會,與會者包括遠足文化龍傑娣總編輯、作者黃惠君、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蔣理容、前監察委員張富美、前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主任黃富三、台灣史作家駱芬美等人。
游錫堃致詞時表示,身為立法院長雖然閱讀時間很少,但仍讀完黃惠君第一本關於二二八的著作,盛讚多虧黃惠君多年的考據與寫作,才能揭開二二八事件被當時掌權者有系統掩蓋與湮滅的證據。
游錫堃透露,二二八事件發生至今已70多年,在他來到立法院前,以為只是緝菸、警民衝突、物價上漲、糧荒、文化省籍不同的很多嚴重衝突與屠殺,從來都不知道這是一個爭取民主的運動,也不知道以前日治時代的台灣菁英那麼優秀。
游錫堃指出,包含1921年成立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與「台灣文化協會」,領導台灣的民主與文化啟蒙,他來到立法院閱讀這些相關史料書籍,才了解這兩個運動啟蒙一整個世代的菁英,台灣文化協會舉辦的演講參加者動輒幾千人,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連署也多達2400多人。
游錫堃也說,雖然有人拿過去黨外動員幾萬人來比較,但當時台灣全島人口只有400多萬,黨外時期人口則有1800萬,兩相比較比例顯得非常高,尤其當年台灣菁英受到國際民主立憲主義與民主自決思潮啟蒙,卻在二二八被屠殺殆盡,使很多運動不得不重來。
▲「二二八反抗運動:台灣爭取民主之路(二二八事件75週年增訂版)」新書發表會。(圖/游錫堃辦公室提供)
游錫堃說明,黃惠君的書裡有傑出的考據,揭發當權者有意掩蓋的真相,台灣菁英的組黨從1945年8月15日終戰後,延平北路掛牌「台灣民眾黨籌備處」開始,雖遭陳儀政府阻止,但並未停下腳步,反而使用其他方法,例如稱為「台灣民眾協會」這樣沒有黨名的黨,仍遭阻止。
游錫堃指出,經過1946年改名為「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才算登記合法化,但因為積極且密集成立分會,當年政建協25個分會的會員有1萬多人,比起1979年美麗島雜誌社的5個分會、1986年民進黨組黨時公政會的13個分會,分別還多出5倍和2倍。
游錫堃續指,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甚至在台東分會成立時,首度推出縣市長民選的主張,激怒了陳儀政府,被下令關閉政建協所有分會,並規定參加政建協亦為罪行之一。
游錫堃說,這讓他想起日治時期1922年台灣總督田健治郎及1934年台灣總督中川健藏說過的話,深怕台灣有民主之後就獨立,說法如同陳儀一樣,但日本政府在1934年要求林獻堂解散已進行14年的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不同於陳儀政府,日本政府是在1935年讓台灣舉辦首次地方選舉。
游錫堃認為,台灣的選舉並非由國民政府從中國帶過來,而是日治時期台灣菁英們請願爭取而來,雖然在當年並不是完整的選舉,例如有性別限制與繳稅門檻,但至少是台灣史上的首次選舉。
游錫堃表示,二二八事件不僅是當時的組黨運動,也是台灣民主百年追求文化抗日時,所啟蒙一整個世代菁英,在二二八被屠殺殆盡的日子。本書詳盡敘述雖被屠殺,心仍有餘溫的火傳承下來,所以台灣民主不是1986年民進黨組黨而來,而是有很多菁英犧牲而來。
▼立法院長游錫堃。(圖/游錫堃辦公室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