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氣較不穩定。(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曾筠淇/綜合報導
很多人出門前,除了看向窗外,也會直接拿出手機查詢、看氣象播報,不過「降雨機率30%,要不要帶傘呢?」事實上,那所謂的30%有2種解釋,教育部也特別製作圖表解答了。
教育部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降雨機率30%,要不要帶傘呢?」有些民眾可能會心想著,降雨機率不高,當然直接出門即可,怎料,「家人卻說30%指的是有30%面積(一定)會下雨。」
▲降雨機率的30%是指什麼?(圖/翻攝自Facebook/教育部)
那30%指的到底是機率還是面積?教育部解釋,降雨機率在國際上有2種算法:
1、在該區域有多少%的「面積」會下雨
2、在該地區有多少%的「機會」會下雨
教育部表示,美國就是採取第1種「面積」的方式來算,不過台灣與世界上多數的氣象局都是採用第2種「機會」的方式來算。
而在先前,氣象達人彭啟明也曾說明,隨著氣象科技、氣象預報的技術不斷精進,現在的預報都可以「點位」來做預報了,因此目前世界上大多數的氣象局、氣象機構,所定義的降雨機率都是第2種;當然,還是有很特殊的地方或用途,會使用第1種的降雨機率,不過真的很少很少。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