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不少縣市傳出有確診者,而情況較為緊張的基隆也將執行類普篩。(圖/翻攝自基隆醫院臉書)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在基隆實施「類普篩」,但對於其名詞定義,外界仍模糊不清。而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則幫忙解釋,基本上不會強迫,全部人最好都進行快篩,最重要的是可能無症狀或輕症帶病毒的年輕人一定要執行,以保護長者。
陳時中昨在基隆宣布實施類普篩,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明,基隆市府將針對基隆36萬人口提出計畫,由中央提供家用快篩,預計方案提出後一週內完成,但也坦言不太可能36萬人全篩。不過,「類普篩」的定義讓外界相當疑惑。李秉穎今(31)天一早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專訪時表示,「其實我也不太知道定義,可能是沒有嚴格到要普篩的程度。」
不過李秉穎仍說,家戶快篩基本上全部人都會,尤其以年輕人帶病毒可能是無症狀或輕症,因此傳染給易重症的高風險族群,為了保護長者,「年輕人要篩檢。」而清明連假則會有許多異鄉遊子返家掃墓,是否進入基隆就要自己先執行快篩?醫師則說「不用」,因為全台灣都有病毒,只是基隆情況較為嚴重。
李秉穎指出,現在較為緊張的理由就是因為破口很多,導致不明傳播鏈,可怕的點在於若傳染給上百人感染後才發現,就會重演去年5月的情況,每天增加幾百例,「基隆現在有這個危機」,所以才會選擇執行類普篩。
但這樣的緊張情勢要觀察多久才能解除?李秉穎也坦言,「不知道」,要看這波疫情規模有多大,因為去年萬華開始的疫情持續2、3個月後才趨緩,整體時間蠻久的。即便時空背景不同,現在大多數人都已經施打疫苗,但對於「防感染」這件事的保護力,並沒有像「防重症」的能力這麼好,所以無症狀感染及輕症感染者的比例增加仍有一定風險。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