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患者自認是胃食道逆流,但長期治不好,醫師一檢查才發現,是完全相反的疾病。(示意圖/取自123RF)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身體不舒服前往醫院看診時,你都怎麼跟醫師說明呢?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提到,希望能輔助醫護人員準確下診斷或幫助緩解時,千萬不要開口就把「自認為的疾病」告訴醫師,除了誤導,也可能無法得到正確的治療,因此就醫時,記得是描述「症狀」,把身體變化和感受說出來。
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在粉專《胰臟醫師 林相宏》分享,自己其實不太喜歡病患看診的時候就自下診斷。他提到,先前有位30歲的女生一進診間,劈頭就跟醫師說自己「胃食道逆流」,且還求診半年都沒好、吃藥也沒用,咖啡、甜食等禁忌食物都戒了,還是一樣,甚至去照過胃鏡,也有醫師說她是胃食道逆流。
不過,林相宏醫師詳細問診後,患者表示自己每天吐、吃了東西更嚴重,若是吃硬或較乾的食物,吞不太下去時會吐得更厲害,甚至一躺下食物和水就會往上衝,嗆到喉嚨而咳嗽,半年來已經瘦了5公斤。聽到這邊,醫師心想「以上症狀跟典型逆流不太一樣」,且病患不菸不酒,也不太像食道癌的徵兆,經過討論,醫師決定再替病人重做一次胃鏡。
沒想到,當下胃鏡一做,醫師驚覺,「這根本不是胃食道逆流!」因為病患的食道裡滯留不少液體,且食道口非常緊,甚至要花點力氣胃鏡才進得了胃部。醫師懷疑,病人罹患的是一種與胃食道逆流「相反」的疾病,稱為「食道弛緩不能症(Achalasia)」。
▲醫師表示,看診時只需要描述自己不適症狀,千萬不要自下診斷,以免誤導。(示意圖/取自pixabay)
林相宏醫師解釋,簡單來說,就是食道口過緊、無法放鬆,導致食物過不去;而胃食道逆流則是賁門過鬆,食物從胃逆流上來。後來做了進一步檢測後,確診食道弛緩不能症,而這項疾病治療方式跟胃食道逆流可說「天差地遠」,因此患者才會一直好不了。
醫師再次提醒,看診時記得告訴醫生不舒服的「症狀描述」,詳細的把身體的變化和感受說出來,而不是劈頭就說自己是什麼疾病,不只可能會誤導醫師診斷,甚至無法得到正確的治療。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