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衛專家認為,用類普篩的目的,是要以家用快篩的方式找出高病毒量的確診者。(圖/記者屠惠剛攝)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拋出基隆「類普篩」的策略後,讓外界相當不解,也不明白其含意。而公衛專家解釋,其實要把傳播鏈剪斷,真的還需要一點時間,且真正目的是為了「找出高病毒量確診者」,雖然低病毒量的隱性感染者仍會在社區存在,但因為打了疫苗,傳播力也不高,基本上不會再造成大流行。
對於本土新一波疫情,台大公衛流病與預醫所教授陳秀熙認為,因為Omicron剛好感染到的族群是容易群聚、口罩及社交距離不容易實施的,加上疫苗時效也到了減低的時間,才會導致現在的狀況。教授表示,要把這波傳播鏈剪斷,真的還需要一點時間,但他也要大家沉得住氣,雖然與過去相比確實增加較多確診個案,整體而言仍算小群聚流行。
陳秀熙強調,要注意的其實是確診者中,究竟是無症狀、輕症或重症者哪類較多。不過,談到陳時中所提出的「類普篩」,教授解釋,我們使用的是「居家快篩」,而這之中很重要的性質就是「為了找高病毒量的確診者」,因為快篩的病毒檢測能力,針對病毒量較高的情況較能發揮功能,揪出來後可做正確隔離,才能斬斷二次傳播的機會。
陳秀熙說,使用居家快篩還有另外一個功能,「提升民眾自我監測的能力」,不要混入群聚而造成流行,這才是真正含意。他指出,會說類普篩是因為和過去德國或韓國所執行的「PCR定點檢測」不同,才會說是類,而我們的目標就是為了找出高病毒量者,低病毒量的隱性感染者雖然仍會存在社區的,但對社區傳播力較弱,加上大部分人已經施打疫苗,其實不太會再造成大波流行。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