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火線/苦澀的成長:普丁大帝的童年往事

 

記者朱錦華/特稿

許多獨裁者在成長過程中都遭遇過影響他一輩子的深刻體驗。有人因為看到魚兒往上溯游,悟出人生應該努力奮鬥的大道理(這個故事是否為真,我不知道)。至於俄羅斯的「新沙皇」普丁,童年時讓他產生刻骨銘心領悟的,則是一隻老鼠。

弗拉基米爾•普丁(Vladimir Putin)1952年10月7日生於列寧格勒(今日的聖彼得堡)。這座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圍困了將近900天,超過100萬人死於戰火與飢餓,許多家庭無人倖存。普丁「算是幸運的」,他在戰後才出生,躲過了大浩劫;儘管他的童年並不快樂。

根據2000年出版、由3名俄羅斯記者聯合執筆的普丁自傳《第一人稱:無比真誠的總統自畫像》(First Person: An Astonishingly Frank Self-Portrait by Russia's President Vladimir Putin)裡普丁自述,他的父親弗拉基米爾(Vladimir Spiridonovich Putin)原本在前蘇聯海軍服役,二戰時被分配到「內務人民委員部」(NKVD) 旗下的一個爆破營,專門負責在德軍後方從事破壞活動。

弗拉基米爾所屬的爆破小隊裡原本有28人,戰後只有包括他在內的4個人活著回來,但因為腿部被彈片所傷,其後餘生都只能一瘸一瘸的走路。

▲▼普丁的父母。(圖/取自維基百科)

普丁父母的留影。(圖/取自維基百科)

普丁的母親瑪麗亞(Maria)是工廠女工,在「列寧格勒圍城戰」時差點餓死。普丁說:「有一次我媽媽餓暈了。人們以為她已經死掉,把她抬到死人堆裡。還好媽媽及時醒過來,她發出呻吟聲,人們才知道她還活著。」

普丁本來還有兩個哥哥,但一個在出生幾個月後夭折,另一個在圍城時死於(傳染病)白喉。對這對戰後餘生的夫妻來說,普丁是一個「晚到總比沒到好」的「神奇寶貝」。

戰後一家三口住在一棟環境很糟的公共住宅裡,而且還是跟另外兩個家庭合住。普丁的小學老師狄米翠耶芙娜(Vera Dmitrievna Gurevich)回憶說:「他們家沒有熱水、沒有浴缸。廁所十分恐怖 。而且天氣很冷,實在太可怕了。」

據《沒有面孔的男人:弗拉基米爾•普丁不可思議的崛起》(The Man Without A Face: The Unlikely Rise Of Vladimir Putin)一書作者瑪莎.葛森(Masha Gessen)記述,由於父母忙著在工廠裡工作,普丁變成放羊的孩子,從小就在街頭廝混。但因為個子瘦小(他長大後身高才170公分,還是官方說法),經常遭到別的孩子霸凌。

他覺得自己必須迅速堅強起來,於是他開始學習一種叫「搡搏」(Sambo)的俄羅斯防身術,之後轉而學習柔道,後來甚至變成了一名「柔道狂」。

▲▼普丁的父母。(圖/取自維基百科)

小時候的普丁和母親合影。(圖/取自維基百科)

2015年,普丁在憶述他的童年往事時曾說:「50年前,列寧格勒街頭的經驗教會了我一條規則:如果戰鬥不可避免,你必須先揮出第一拳。」這番話,讓人聯想到他最近出兵入侵烏克蘭的做法。

另一個故事同樣透露出他的戰爭思維。在上述《第一人稱》的自傳裡,普丁說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場有重大意義的戰鬥;對手是一隻老鼠。 他童年時所住的破舊的公寓樓,經常有老鼠出沒。

普丁說:「公寓的入口處經常有大群老鼠出沒。我和朋友常常拿起棍子追趕牠們。有一次,我在走廊發現一隻碩大的老鼠,於是拼命追牠,最後把牠逼到了一個角落。無處可逃的牠,突然轉身撲向我。我很驚訝、也很害怕。於是變成老鼠在追我。所幸的是,我跑得更快,我及時衝進屋裡。把它擋在門外。從這時起,我深刻了解到所謂『被逼到牆角』(Cornered)這個詞的含義。」

這則軼事可能是在他精心設計下說出來的。但它還是讓我們得以一窺俄羅斯這位「新沙皇」對於戰爭的一些想法。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