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俊宏/綜合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3日表示,台灣防疫戰略方針為「趨近正常生活的積極抗疫」。對此,「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醫療粉專說,如果有人以為「共存」就是政府不管制了,你也可以不打疫苗、不戴口罩,那個不叫共存,那叫白目;至於能不能做到「最好的共存」,人民水準還是最大關鍵。
「美的好朋友」說,最近一直有人要中央政府說清楚要清零還是共存,聽起來好像是一種政府主動的選擇,但實際上是,多數的國家如果可以清零,就會想要朝清零先努力看看,如果看流行病學趨勢清零已經不可能,就只能轉向共存。
文中提到,對個人而言,清零還是共存,差異主要在於把防疫從「政府扛較大責任」,轉移到「個人扛較大責任」,因為朝向共存時,政府會放寬管制,只管重症不要衝垮醫療系統,努力落實分流,這時候個人的角色反而很重要。
▼全台維持二級警戒。(圖/資料照/記者屠惠剛攝)
文中指出,因如果政府放寬,但個人也放鬆的話,感染就會連續指數上升,瞬間真的太多人感染,重症還是有可能衝擊醫療系統,「最好的共存,就是讓感染人數緩緩增加,但增加不會衝垮醫療,不會大幅影響經濟跟生活。能不能做到這點,基本上人民的水準還是最大的關鍵。」
「美的好朋友」提醒,所以從個人角度來看,打滿疫苗、戴好口罩、勤洗手,做好個人防疫,還是可以把感染曲線拉平,讓自己跟整體社會都更能平安度過疫情衝擊的做法。
「美的好朋友」說,中央政府只能看疫情的趨勢,來決定最終的政策走向,而且通常只能且戰且走,「說一句坦白的,今天難道陳時中說,我們要繼續清零,所有縣市政府就有辦法清零嗎?實際上就是要看地方政府的疫調匡列隔離,還能不能追上疫情擴散速度啊⋯⋯」
「所以大家不要打嘴砲,趕快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好。」該粉專提到,如果有人以為「共存」就是政府不管制了,「你也可以不打疫苗、不戴口罩,到處東摸摸西摸摸再來挖鼻孔,那個不叫作共存,那叫白目。」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