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超9年不斷重返中亞,寫出《失落的衛星》。(圖/新經典文化)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在疫情來臨前,許多人多半前往便捷的先進國家旅行,不過他追尋的是往往沒有火車巴士、人煙稀少的高山或河谷,是網路到不了的草原大地。青年作家劉子超花費9年持續往返中亞,形容這裡宛如「失落的衛星」、「地圖上的黑洞」,他寫下《失落的衛星》一書,內容提到曾對當地人提及去某個國家時,還被警告「別去!去了你會被殺死!」如今該書在台發行繁體中文版。
▲青年作家劉子超花費9年持續往返中亞,想了解在這片「被世界遺忘」的土地上,人們如何生活。(圖/侯欣穎攝影/新經典文化)
「中亞五國」或者提及「絲路」曾是歷史舞台的中心,19世紀後納入蘇聯,20末世紀蘇聯瓦解後,中亞宛如「失去行星引力的衛星」,過去30年都在重覓自己的軌道。劉子超對於在這變動世局中生活的人、社會面貌,特別感興趣,讓他在不到30歲時,決定拋下工作深入中亞,以一個作家的眼親身經歷並理解。
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 、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這些國家名稱對很多人感到陌生,籠統稱為「中亞」或「中亞五國」。北邊是俄羅斯,西邊是中國,東邊是歐洲,劉子超說,當下的中亞「如一個黑洞般被包圍著,也被遺忘著」。
▲劉子超9年不斷重返中亞,寫出《失落的衛星》。(圖/新經典文化)
他在自己27歲時,也就是2011年秋天,蘇聯解體20周年之際,踏上了中亞的烏茲別克,當時酒店外的大街上下起鵝毛大雪,他看到當地司機戴著鴨舌帽、守著舊蘇聯時代留下的拉達車,想起自己年幼時成長的地方所特有的「被世界遺忘」的感覺。此後為了不斷重返中亞,辭去了工作,單身遊歷了中亞大部分地區,學習俄語、烏茲別克語,想盡辦法去到所有可以去的地方,與人交談。
他渴望傾聽中亞在獨立後的20年間,人的生活的改變。這裡有丈夫去俄羅斯打黑工後不再回來,靠出租房間過日子的婦女;有認定寫作主要是給西方人看,一心想得諾貝爾獎的作家;有學著中文渴望離開家鄉的少年;也有為了掙錢困守鹹海7年的中國男人⋯⋯。
熟讀歷史與經典旅遊文學的他,不計艱苦前往故事裡地圖上難以查找的地方。某次當他在旅途中,對人提起要去塔吉克斯坦時,還被警告「不要去,去那裡你會被殺死!」、「如果非去不可,至少要找個朋友一起」,他幽默回「那會不會把朋友也害了?」讓對方也沒輒的噗哧一笑。
▲劉子超說,「或許只有作為外來者的我,才能超越偏見地觀察這片土地⋯⋯」(圖/新經典文化)
他將所看到的現實記下,從中見證這個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在台版新書自序裡表示,「或許只有作為外來者的我,才能超越偏見地觀察這片土地⋯⋯這本書並不想成為一本簡單的旅行記錄。我希望通過人的故事展現這片大陸的心靈,在一個更廣泛的意義上描述和解釋中亞。」
劉子超在幾次受訪中不斷強調「重要的是人。」他筆下的中亞充滿「人的故事」,「中亞就像失落的衛星,徘徊在不同的文明勢力之間。這個世界真實的樣子,充滿瑣碎細節,而我,盡己所能理解它們,這讓我感到自由。」
書中其中一篇〈尋找烏茲別克失落之心〉,更曾經獲頒瑞士的「全球真實故事獎」,評委主席格麗特.斯普雷徹(Margrit Sprecher)大讚,「這不只是一本關於旅行的故事,更是一部少見、非凡的文學作品⋯⋯讀完這本書後,就像真的和他去了一趟中亞,我們對這片土地的瞭解比讀一百篇政治類文章還要多。」如今《失落的衛星》繁體中文版由新經典文化在台出版。
▲▼劉子超9年不斷重返中亞,寫出《失落的衛星》。(圖/新經典文化)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