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花8500萬要全民多吃飯!食米量反直直落 陳吉仲:不推掉更快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圖/記者許展溢攝)

▲陳吉仲說,若不推廣台灣米食會掉更快。(圖/記者許展溢攝)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國際黃豆、玉米和小麥等原物價高漲,連帶麵粉、麵包價格飆漲,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日前提到,用米食替代麵食,推廣多吃炒飯、飯糰等,引發熱議,但近年農糧署每年舉辦數百場活動、數千萬經費力推台灣米,2019年更花了8500萬,但攤開每年每人糧食供給量數據看,根本沒成效,1999年有54.9公斤,2020年已下降到44.1公斤。

根據農糧署統計資料顯示,1981年每人每年平均食米量有90公斤,逐年下滑,1999年變成54.9公斤、2000年52.7公斤,接著2010年46.2公斤、2012年45.6公斤,2016年更下降到44.5公斤,以2019年一整年為例,農糧署砸在米食推廣的經費估計8500萬以上,活動超過311場,包括炒飯和精饌米獎等比賽,還有米食教育等多項,也和連鎖通路合作推出多元化食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隔年2020年數據不升反降變成44.1公斤,立法院經濟財政聯席會今審查「農業保險法第十條條文修正草案」案,陳吉仲被問此事說,如果沒有繼續推廣,掉下去的速度會更快,因為這些問題「是從飲食消費習慣改變」而來,早上除了飯糰,吃米機會可能不到1%,中、晚餐很多人則都外食,很樂意推廣米食,像之前到凱道辦的米食博覽會,甜、鹹各有很多種品項,所以還是要極力推動米食。

至於預算?陳吉仲表示,相關執行是農糧署,最後還是希望食米這件事跟吃麵食一樣,要給消費者感到便利性,如吃一碗麵有小菜、滷蛋,讓米不要只有白飯,因為這樣就一定要配其他菜,以魯肉飯為例,只要1顆滷蛋就有效果。

未來是否預期帶動每人每年多少食米量?陳吉仲認為,「先穩定不要讓它下滑比較重要」,提到之前甚至有米食推動小組,找來文學界等各專家團體,盼恢復或增加到一定程度,但後面方案,還是要有具體才能對外報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