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亭瑋/綜合報導
面對國內疫情持續蔓延,指揮中心近來推廣「社交距離APP」取代簡訊實聯制。就有網友的手機突跳通知,詢問是否安裝這個APP,讓他嚇了一跳;而不少安卓用戶驚呆表示,自己也有收到。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記者曾筠淇攝)
網友昨在PTT提到,「我用韓國機三X的,平常根本就沒在用APP,頂多網頁看小說或YouTube看影片,結果今天莫名其妙就出現一個COVID-19的視窗,問是否安裝或繼續。」
一頭霧水的他連忙查閱,想搞清楚究竟是什麼情況,這才發現原來是台灣社交距離APP,但不禁好奇問道「你們有看到手機自動跳出,詢問是否安裝台灣社交距離APP嗎?」
▲不少網友收到通知。(圖/翻攝自PTT)
對此,不少鄉民留言表示,「我的也有跳出來,我按取消了」、「哀鳳沒有,早就刪了」、「這是Android內建功能,可以不開啟」、「Android有」、「有跳出通知,感覺有夠差的」、「其實就Android內建的功能」、「還以為是點到什麼詐騙網頁」、「iOS系統沒這問題」。
事實上,CDC就有針對此問題作出解答,表示社交距離APP有串接手機內建設定中,iOS的「暴露通知」或Android的「COVID-19患者接觸通知」,這樣一來可配合國內疫情及公衛政策,進行系統微調及功能客製化。
【9大QA一次看懂社交距離APP】
Q1:即日起只要下載使用社交距離APP,就可以免掃實聯制嗎?
A1:社交距離APP下載是採鼓勵性質,現階段仍是實聯制、社交距離APP併行
若APP使用者超過1200萬人(指揮中心後來公布,推廣目標為1300萬次下載量),未來就會朝向取消實聯制。
Q2:已經下載社交距離APP,但店家還是堅持要掃實聯制,是否可以拒絕?
A2:出入餐廳、運動中心、演唱會等需要脫口罩且接觸者不特定的場域,會建議將社交距離APP作為優先認證方法。
只要在一地停留超過2分鐘,有裝APP者就可免掃實聯制;相對的,在一地停留小於2分鐘,例如進入超商的時間很短,就不建議用APP取代實聯制。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記者屠惠剛攝)
Q3:使用社交距離APP必須開啟藍牙,可否中途暫時關閉,避免耗電?
A3:啟用藍牙功能會增加些微耗電量,與使用藍牙外接設備的耗電量相似,建議民眾全天開啟,才能發揮作用。
Q4:家中長輩、孩童沒有手機或不會使用手機,若同行家人有下載社交距離APP,長輩、孩童是否可以免掃實聯制?
A4:可以。不過社交距離APP使用步驟較複雜,有些長輩或民眾連下載都不願意,所以有醫師建議,希望指揮中心不要完全取消實聯制。
Q5:到電影院看電影,或是前往夜店、酒店,或是搭乘火車、高鐵,可以用社交距離APP取代實聯制嗎?
A5:可以。餐廳、遶境、演唱會等有人員管理的場域,都是未來可以優先使用社交距離APP取代實聯制的地方。但像是傳統市場等,出入口沒有人員管制的場域,就不建議。
▲使用社交距離APP必須開啟藍牙。(圖/指揮中心提供)
Q6:到醫院或診所可以用社交距離APP取代實聯制嗎?
A6:可以。由於醫院是高風險場域,疾管署自去年起便建議醫院工作人員使用社交距離APP,就醫民眾及陪病者也可以使用。
畢竟在醫院候診間或病房等區域,也可能接觸到不特定風險人群,而這些接觸到的風險人群,如果有人後來確診,就醫民眾或陪病者便可以經由APP的接觸通知,即時掌握與確診者的接觸情形。
Q7:下載社交距離APP是否需要額外的花費?
A7:社交距離APP為免費下載使用,不需額外花費,也不會向使用者收取任何費用。
▲確診者上傳接觸資料並不會暴露個資。(圖/指揮中心提供)
Q8:社交距離APP記錄的資料為何?資料保存多久?
A8:記錄的資料是與其他開啟「接觸通知功能」的手機彼此間的隨機ID,為保護個人隱私,使用者無法查詢手機內的上述紀錄,所有互動資料都不會上傳到任何雲端服務。
而隨機ID將於手機保留14天,過期資料會自動從手機中刪除。
Q9:使用者若被通知為確診者時,會被別人知道個人資訊嗎?
A9:確診者上傳接觸資料是由衛生單位通知確診者操作APP,取得驗證碼之後,再由系統上傳隨機ID以及活動區間資料。
由於上傳的是隨機ID,因此接收到接觸通知示警訊息的使用者,並無法得知接觸對象或確診者的個人相關資訊,僅顯示曾與確診者接觸的示警訊息。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