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紀念堂整體以古代帝王陵寢式建築規模打造,未來轉型重點也將放在「去威權」。(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話題討論多年,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其實中正紀念堂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象徵威權,是古代帝王的陵寢式建築,連樓梯階數89階都是威權崇拜;而轉型重點會放在「去威權,不去歷史,彰顯對抗獨裁者的勇氣」,預計在5月底向外界徵圖,開放民間參與未來的轉型設計。
中正紀念堂原先有一間展視室為「永懷領袖」,陳列許多前總統蔣中正生前文物,從中正紀念堂落成開張40多年以來都沒變過;如今在文化部指導下,國家人權博物館及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共同主辦「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常設展覽,預計為期2到3年。
李永得說明,如今的展覽其實就是台灣走向民主的路,過程中其中一邊握有大權,甚至大筆一揮影響人們生死;另一邊則是無畏高壓統治、不屈不撓,而他不否認蔣介石對台灣也有很多建樹,跟台灣的命運息息相關,這也是事實,因此兩邊都要呈現,這才是多元史觀的呈現。展覽更放置當年「野百合運動」的一張照片,代表面對觀眾是「所有人民的臉孔」,而不是政治臉孔,是去威權的象徵。
▲中正紀念堂「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臺灣言論自由之路」常設展,其中一張「野百合運動」照片,代表面對觀眾是「所有人民的臉孔」。(圖/劉振祥攝/文化部提供)
由於中正紀念堂受到古蹟法保護,如何轉型還需要各界集思廣益。李永得今(14)日出席立法院會議時透露,文化部預計5月底公告徵圖設計辦法,包括針對威權空間、堂體、公共空間、銅像等如何處理才能去威權化,要凝聚各界意見。
李永得提到,其實中正紀念堂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全都是為了蔣中正打造,也是「威權崇拜」的象徵,包括紀念堂正面共有花崗石84階、大廳階梯5階,合計89階是代表蔣中正享壽89歲,整個建築包括花園,都是以古代帝王陵寢式建築規模打造。
而這樣的建築,要如何柔化成不是威權崇拜的地方,這需要大家提出創意,最好要有一些藝術設計上的變動,藉此機會和大家一起討論,讓民眾一同參與設計;而徵圖設計也會再舉行展覽,展覽後還會再討論,雖然很難讓每個人都滿意,但最後會凝聚各界相對接近的看法,文化部也將修改「中正紀念堂組織條例」送到立法院再共同討論決定。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