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地方焦點

北港莊儀團千耳眼爺公、北港進香起火坩 登錄雲林縣無形文化資產

▲「北港莊儀團千耳眼爺公」係與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同時存在。(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北港莊儀團千耳眼爺公」係與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同時存在。(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記者蔡佩旻/雲林報導

雲林縣擁有豐厚的無形文化資產,目前已有37位保存者,分別為10項民俗、8位文化資產保存技術、12位傳統工藝及7位項傳統表演藝術。「北港莊儀團千耳眼爺公」登錄為民俗及「北港進香起火坩」登錄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雲林縣政府10日於北港朝天宮辦理授證儀式由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頒授登錄證書。

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北港莊儀團千耳眼爺公」係與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同時存在,而「北港進香起火坩」係白沙屯拱天宮至北港朝天宮進香時所施作,兩者都與北港媽祖信仰有著密切的關係,顯見北港擁有豐厚文化資產底蘊。

縣府近年來積極辦理相關計畫,例如向中央爭取經費辦理「雲林縣北港百年藝鎮再造歷史現場計畫」以保存紀錄、活化及推廣等不同面向,讓珍貴的文化資產繼續流傳。

▲北港朝天宮負責糊火爐的師傅蔡肇旭仔細將磚泥糊上火爐。(圖/記者蔡佩旻攝)

▲北港朝天宮負責糊火爐的師傅蔡肇旭仔細將磚泥糊上火坩。(圖/記者蔡佩旻攝)
 
「北港莊儀團千耳眼爺公」-千里眼與順風耳,正式稱呼為金精將軍、水精將軍,合稱金水將軍或千順將軍,北港地區會稱為「千耳眼爺公」。以老照片及現存北港朝天宮繞境路關列表,顯示日治時期即有千順將軍神將的存在,1930年《臺南新報》記載北港街組織莊儀團,後於1993年登記成立為「雲林縣莊儀團協會」,「北港莊儀團千耳眼爺公」參與北港媽繞境、迎神活動從未中斷,其儀程包含立旗養兵、犒兵、出巡。北港莊儀團具有高知名度,截至目前國內外共有33團分靈。
 
「北港進香起火坩」源於為保護進香團要「刈火」的香爐的一種技術,「刈火」就是從祖廟、大廟的香火爐中舀取部分香灰與金紙灰燼,放入進香團帶來的香爐中,代表神明間傳承與連結的意義,也意涵著祖廟或大廟神明的靈力加持到本廟神明身上。

以前北港進香團體會在進香前先將火缸送至朝天宮,為避免陶瓷製香爐因溫度過高導致香爐毀壞,朝天宮很早就發展出糊火缸(香爐)的技術,其人員使用篩過的細土、紙棉,加上清水混合調製,將泥巴塗在火缸內外作為保護層。另外將萬年香火爐的香灰添入火缸,為了使香爐中的香灰連續不斷燃燒幾天,所以要將線香、蠟燭、木炭等於烘爐中燃燒後放入火缸先行生火,再送至大殿進行刈火儀式。目前僅為白沙屯拱天宮進香時施作。

陳璧君表示,「北港莊儀團千耳眼爺公」和「北港進香起火坩」係於2021年審議通過分別登錄為雲林縣民俗及文化資產保存技術。民俗「北港莊儀團千耳眼爺公」認定保存團體為雲林縣莊儀團協會,其團員多達二百餘人皆自發性參與,傳承制度化,具保存維護力量。

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北港進香起火坩」認定保存團體為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由朝天宮的工友班負責執行,對相關程序均能掌握與正確體現,並建置一套傳承機制。後續縣府將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辦理保存維護計畫,並鼓勵及協助各保存團體辦理各項目之紀錄、建檔及推廣活化等工作,希冀透過相關計畫完善的保存與傳承各項無形文化資產。

▲「北港莊儀團千耳眼爺公」係與北港朝天宮媽祖信仰同時存在。(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雲林縣政府10日於北港朝天宮辦理授證儀式由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頒授登錄證書。(圖/記者蔡佩旻翻攝)

►聽Podcast #我在案發現場



【其他新聞】

►白沙屯媽祖香擔香火爐抵朝天宮 原貌曝光!糊上新磚土全靠他

►大甲媽鑾轎凌晨西螺福興宮起駕 雲林彰化警力交接

►畢業13年國小同學再聚首 備關東煮供大甲媽香客免費吃

►太平媽夢示!豪記唱片副總連3年訂麻糬送大甲媽信眾

►雲嘉交界崙子橋年底改建 大甲媽信徒擔心明年遶境受阻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