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亭瑋/綜合報導
台灣疫情持續蔓延,本土確診已連4日破千,指揮官陳時中日前就坦言,不排除破百萬例,同時建議縮短檢疫天數。對此,台大感染科前醫師林氏璧點出2面向,認為應該要把確診、隔離、疫調匡列的力氣轉移了。
▲指揮中心日前調整,輕重症分流條件。(圖/記者沈繼昌攝)
對於連日確診破千,陳時中部長坦言,從各國經驗看來,台灣勢必要接受一波大規模染疫,才有可能平息,「以台灣過去的防疫經驗來看,推估台灣染疫率應該會與香港、紐西蘭雷同,大約落在人口15%-16%,等於會超過300萬人,未來兩週是密切觀察期,須注意確診人數是否出現指數成長。」
陳時中也提到,縮短日期需要仰賴科學根據,依據國外經驗,縮短到7天比較普遍,但有部分國家則採取5天,將依據疫情適當調整,同時也會與專家討論。
對此,林氏璧醫師認為,「可能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的起起伏伏,但只要能把疫情壓在一定範圍,盡量不要指數成長,不會影響醫療量能,讓疫情溫和的傳播,那我們還是可以維持一定程度正常的生活。」
▲示意圖,與本文無關。(圖/記者陳筱惠攝)
對於未來可能面臨百萬人確診,林氏璧則強調,「輕症要如何有效管理,絕對是重中之重。我認為,我們應該要開始把確診、隔離、疫調匡列的力氣,放在和老人家相關的地方;但如果都是年輕人的學校,或沒有老人家的家庭,我認為可以朝著以快篩取代PCR,縮減確診後或接觸後隔離日期來調整。」
最後,他也直言,「現在開始,你身邊任何人確診都不意外,大家要習慣。而我們要好好思考,如果真的會有百萬人以上確診,什麼樣才是最有效的輕症管理?哪些人才是須要努力保護他們盡量別感染,哪些人就算確診也不需要太擔心,不需要像過去兩年一樣,堅壁清野要把所有感染鏈都阻斷?這個政策和做法的轉換絕對會有陣痛期,但隨著感染人數更多,肯定會往這個方向走的。」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