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青年潘彥升(中)認為台灣水果有競爭力,回到農村家鄉,與家人一起成立農產品牌「挽菓子」。(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屏東報導
百貨超市「第一排」最醒目的貨架上,常常都是昂貴的進口水果,國產水果反而常位居次位。返鄉青年潘彥升提到,當初在念大學時,逛某百貨看見了爸爸種的水果,可是販售價格是父親收入的6倍,讓他震驚許久,這也促成他後續決心回到農村,成立農產品牌,認為台灣的水果品質「絕對能跟世界水果一較高下」。
潘彥升畢業自東吳大學,唸的是跟農產無關的中國文學系和政治學系,從小也不擅長農事,在父母期望下到城市求學,原本長輩也希望他能找個體面的工作,離農村、農事越遠越好,「但顯然的,我令父母失望了,我最後又回到農村。」
▲潘彥升分享品牌創立故事。(圖/潘彥升提供)
他回想自己剛上台北時,除了發現花花綠綠的城市什麼都有,也在百貨公司的超市發現了父親辛苦種植的水果,卻有種「既熟悉又充滿陌生」的震撼。熟悉的是高品質、果相、果色,但陌生的是「連種植者也買不起的價錢」,比他父親的收入高出6倍之多。
「我直接看傻了,久久不能理解」,也從那時後開始不斷探索,常常出沒在台北任何一個賣水果的地方,直到大四跟家人提出想回家做品牌的想法,取名為「挽菓子」,用台語讀更順口,因為他想到父親認真工作時的模樣,是一顆一顆仔細挑選、剪下收妥的「挽」,而不是直接拔下、用力剉,「就像挽面和挽仙桃,肯定是用挽的」。
大學畢業的那年暑假,他從屏東背著一個日本進口的水果禮盒上台北,到一家專門包裝糕餅、甜點禮盒的公司,說要做水果禮盒,甚至要做得比日本的還要好;對方本來以為他在開玩笑,不過看見他的堅定,他也成了那家公司的第一個水果禮盒客戶。
▲▼潘彥升回到農村家鄉,與家人一起成立農產品牌,也製作水果禮盒。(圖/記者林育綾攝)
潘彥升說,我們台灣貴為「水果王國」,卻總是將國產水果定位在「新鮮、便宜、好吃」的印象,但是到百貨看,水果櫃位上最好的位置,都是日本或進口水果,可是他認為台灣的水果也能夠走向精緻,這成了他想努力的方向,「我們的水果,可以跟其他世界水果一較高下!」
「挽菓子」的英文名字Regetseed,是他自己拼出來的字,象徵農產年年收穫生生不息;而LOGO圖像方面,樹上有果,手往果伸,用指腹小心摘下那豐美的果實,也代表追尋明日豐碩華美的果實。
他說,在讀大學以前,不曾想過自己會有一個農產品牌,感謝一切的相遇才走到今天。回到屏東家鄉已經3年,目前挽菓子除了在台灣以宅配方式販售禮盒,也外銷至香港,受到許多消費者喜愛。他們也會在粉專「挽菓子 Regetseed」分享農場大小事。
▲潘彥升如今跟家人一同經營農產品牌,也認為台灣的水果絕對能和世界一較高下。(圖/記者林育綾攝)
他也分享,水果的品質、品種、品味三環節缺一不可,其中品質並非靠著事後揀選,而是要靠流程設計、生產管理來維持,但做好這些田間栽培管理,他認為是拿到70分,若要拿到剩下的30分,不能只單靠農民的努力,還要靠「品種」的選育與適種。
他比喻,農業也有「台積電」,而他們的台積電就是高雄區農業改良場,研發的品種都是經由雜交授粉後的數萬株小苗,逐一選育汰選而來,研發出適種且具市場潛力的品種至少要花10年,目前挽菓子的2支主力品種都出自於此。他的父親潘連進分別在2013年、2018年向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取得技術轉移,包括非專屬授權「芒果高雄4號-蜜雪」、專屬授權「番石榴高雄2號-珍翠」,都是優良的品種。
▲挽菓子取得專屬種苗,栽種出「珍翠番石榴」。(圖/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在種植上,也研發出能夠減少大量棄置及衍生碳足跡的方式栽種。(圖/記者林育綾攝)
此外在種植上,也研發出能夠減少大量棄置及衍生碳足跡的方式,例如經過曝曬等處理的介質土,可以重複使用;此外以水草植料作為肥料,除了自行購買,也會跟鄰近的多家蘭花業者索取棄置的蘭花,去除蘭花後的水草植料經洗淨處理後,就能「變廢為寶」,「讓你的廢料成為我的肥料,除了更經濟,還能減少來源國對山區野地水草的採集」。
▲潘彥升(中)與家人。(圖/記者林育綾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