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翊婷/綜合報導
居隔「3+4」新制今(26日)起上路,已居隔超過3天者,自4月27日開始解除隔離。不過,一名參與25日會議討論的專家透露,之所以會同意新政策,是因為國內疫情將達到高峰,可能會造成人力以及醫療量能不足。
▲本土疫情仍未趨緩。圖為刑事局進行全面清潔消毒。(資料照/記者邱中岳翻攝)
目前國內約有8.7萬人仍在進行居家隔離,指揮中心25日經開會決議,縮短居隔為「3+4」,目前已居隔超過3天者,自4月27日開始解除隔離,另外,疫調也將簡化,確診者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無症狀者)前2天起所接觸對象,為密切接觸者,包含同住親友、同班同學、同辦公室或同工作場域同事(以九宮格方式認定),同時不再公布確診足跡。消息傳開後,引發社會各界正反意見議論。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一名參與25日會議討論的專家透露,由於指揮中心預估國內疫情即將達到高峰,憂心可能會造成人力以及醫療量能不足,所以只能同意新政策的方向。
▲居隔3+4方案自今日(26日)起開始實施。(圖/指揮中心提供)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25日也在臉書PO文分析,中央將居隔天數縮短至3天「有點太衝了」,現階段應為5至7天較為合適,而距離確診高峰越來越近,希望還沒打滿疫苗的民眾,特別是一劑都還沒打的長者,「我真的勸您要再仔細重新考慮。」因為時空環境已經不同了,Omicron傳染力極高,要重新做風險評估,沒事盡量別去醫院,一方面群聚,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增加醫護人員負擔。
不過,對於同意居隔3+4一事,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25日上午和地方政府開會討論衡量可行性,有些縣市希望能更積極把強制隔離幾乎都取消,但指揮中心沒有這樣做,隔離3天是抓國際研究潛伏期都是2.9至3.1天進行衡量,這時候大部分在第3天或第4天開始出門快篩,發病比例被驗出的可能性超過8成,加上後續每天都驗,根據國衛院的研究和計算,連驗3天可排除大部分往外傳播的可能性。
至於什麼是居隔3+4,陳時中說明,3+4方案自第0天起均須完成居家隔離,在家中以一人一室為原則,不得外出,3天後可開始快篩,第4天起自主快篩陰性可出門,也可搭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外出全程配戴口罩,但禁止到餐廳用餐、聚餐、聚會,前往人潮擁擠場所或與不特定對象接觸。
陳時中補充道,外出不包括到學校上課,因為專家認為上課風險相對高,因此在自主防疫期間,雖然沒有強制居家隔離,但還是以不到學校上課為原則。此外,境外移入也不適用3+4方案,目前檢疫仍維持10+7,主要是為了嚴密監測國外變異株的情況,例如觀察Omicron是否已有突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