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10大商品塑膠包裝「1年塞滿4443輛垃圾車」 環團喊話該裸賣了

2022年04月26日 12:01

▲▼生疏蔬果塑膠包裝。(圖/綠色和平提供)

▲綠色和平指出,超市通路高達9成生鮮商品使用一次性塑膠包裝,用完就丟。(圖/綠色和平提供,下同)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綠色和平和成功大學團隊共同調查發現,台灣民眾過去10年間到超市購買生鮮蔬果頻率增加45%,每年來自超市十大類商品製造至少18億件、大約1.5萬噸塑膠垃圾,塞滿約4443輛垃圾車。其中「蔬果」的非必要塑膠包裝比例最高,以超市販售的4入蘋果為例,包裝共使用4個緩衝包材與1個塑膠袋,最終都會成為消費者必須自行處理的垃圾。

綠色和平說明,十類主力商品為水果、蔬菜、雞蛋、米、瓶裝水、瓶裝飲料、瓶裝牛奶、沐浴洗髮用品、洗衣精、清潔劑,若將超市和量販2大通路總和計算,1年的塑膠包裝用量約31025公噸,至少有36億件塑膠包裝。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林心恬團隊調查,綜合經濟部與農委會等數據,蔬菜、水果、瓶裝飲料超市年銷量超過7億件,若能從蔬果品項少用塑膠包裝,就有顯著的垃圾減量效果。林心恬認為,超市市占率高,減塑潛力大,建置模型推估透過減量、循環、自備容器等策略共可減少垃圾量約8270公噸、相當於16541場淨灘垃圾量,也能帶來近57座大安森林公園的減碳效果。

▲▼台灣超市主力商品包裝垃圾量&減量潛力圖。(圖/綠色和平提供)

▲超市主力商品包裝垃圾量&減量潛力圖。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唐安指出,超市通路高達9成生鮮商品使用一次性塑膠包裝、用完就丟,超市每年銷售上億件蔬果就同時製造上億件垃圾,需要政策介入及通路業者投入改善;若政策規範或超市自主改為裸賣,對於減少臺灣整體垃圾量與碳排放都有正面效果。

綠色和平提到,超市蔬果裸賣已在全球推行,法國於2021年頒布蔬果裸賣法規,依照蔬果的特性及容易耗損的程度,列出可優先去除包裝販售的30種蔬果,香港百佳超市也計畫在50間門市設置蔬果裸賣專區,超市裸賣成為減塑的必然手段。

唐安說,減少塑膠包裝不僅是解決塑膠危機,更是減少產品碳排放、減緩氣候危機的必經之路。綠色和平強調,長遠而言,政府必須檢視一次性塑膠全生命週期所產生的衝擊,從生產、設計、銷售到最終處理制定規範。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