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柯振中/綜合報導
由於本土疫情升溫,台北市長柯文哲拋出了「軟性封城」的做法,卻被質疑先前說要共存、恢復正常生活,現在又搞這套,也有議員27日備詢時嗆聲「SOP根本沒訂好」。對此,柯文哲解釋,共存的重點在於「存」,要讓人們在病毒的威脅下盡可能正常生活,不等於放任病毒、更不能失控,因此必要時還是要採取更嚴格的管制。
▲簡舒培詢問柯文哲,軟性封城究竟是什麼,該怎麼做、又要做什麼。(圖/翻攝臉書/柯文哲)
由於台北市26日新增1,302例確診,柯文哲預估,5月7日台北市單日確診將破萬,必要時會進行「軟性封城」,降低活動。柯文哲說出「軟性封城」後,引起許多討論,更有不少人質疑,原先說要與病毒共存、恢復正常生活,怎麼突然又變成「軟性封城」。
除了一般民眾的質疑聲音,民進黨台北市議員洪健益27日也質疑,市府目前還沒提出SOP,就喊出「軟性封城」,是造成民眾恐慌,還沒訂定相關SOP,就別再提這種說法。
民進黨台北市議員簡舒培也詢問,先前明明說要共存,現在又變「軟性封城」,具體戰略是什麼、到底要怎麼做,又要做什麼?
▲柯文哲提出軟性封城後,受到許多質疑。(資料照/記者黃克翔攝)
對此,柯文哲則表示,雖然Omicron重症率、百分比不高,但若數量太多還是受不了,可以從香港、南韓的經驗來借鑑,沒控制的叫原子彈、有控制的叫核能。
柯文哲提到,所謂的共存,重點在於「存」這個字,是讓人在病毒的威脅下盡可能正常生活,但以台北市近期確診的數字來看,預估5月初單日確診會破五千,什麼都不做的話,很快就會破萬,到5月下旬台北市更會有50萬人被感染。
柯文哲說明,病毒上升的趨勢相當明顯,指揮中心應該也曉得,陽性率還在上升,若放任下去,醫療量能無法負荷,又該如何減災,而所謂的「共存」並非放任,更不能讓疫情失控,因此現在要開始嚴密監測疫情發展,必要時會從自律走向「他律」,採取更嚴格的管制,
而柯文哲也說,從醫學的角度來看相當清楚,脫口罩、吃飯才會造成傳染,所以這一波感染的有學校、餐廳與八大行業,因此處理時要意識到這兩組,內用要停掉,與去年6月的狀況差不多,若醫療量能無法應付,還是得控制、不讓疫情擴散。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