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近來疫情回升。(圖/路透)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德國權威病毒學者德羅斯登(Christian Drosten)被美媒譽為「德版佛奇」,先前便曾針對疫苗預防疾病傳播的效果提出警告,認為人們重複感染帶來的自然免疫可能是將疫情大流行降為地方性疾病的方法,需感染的次數在一隻手指頭數得出的範圍內。
《彭博》報導,德羅斯登說明,以流感來說,每個人一生中都會感染幾次,病毒經由呼吸道黏膜、喉嚨進入人體,而呼吸道黏膜有自己的局部免疫系統,除了孩童以外,所有人都具有黏膜免疫力,這也是在總人口中佔絕大部分的成年人傳染力較低的原因。
就新冠肺炎來說,現有疫苗能夠產生黏膜免疫力,但很快就會消失。雖然針對黏膜的鼻噴霧疫苗正在研發中,但目前尚未準備好,且效果好壞參半。同時德羅斯登也指出,德國曾感染新冠者不到總人口的一半,因此環境中可能沒有足夠的黏膜免疫力來阻止秋季R0值(基本傳染數)回升至2到3,恐怕掀起新一波龐大感染潮,對醫院造成壓力,影響日常生活。
他推測,若有許多年輕人在今年夏天二度或三度感染,也許能夠阻止上述情況發生。當被問及需要感染幾次才能產生有效預防傳播的免疫力,德羅斯登回答,「我想會是一隻手能夠數得出的數字,但目前沒人能下定論。」
▲ 德羅斯登指出,每幾個月就接種一劑疫苗的方法行不通。(圖/路透)
感染產生的免疫力對於減緩病毒傳播的效果一直是個敏感話題,部分科學家在疫情大流行早期十分強調這點,卻低估新冠肺炎有多致命。疫苗問世後,反疫苗者也認為,自然免疫優於疫苗帶來的免疫效果,而這種說法並非完全錯誤。
正如德羅斯登所說,有證據顯示,比起疫苗,感染帶來的免疫力對於預防再度感染的防護力更佳,不過注射疫苗的危險性遠低於第一次感染,且一旦感染後,疫苗就能對預防再度感染帶來顯著效果。
然而,可能得有很多人不斷重複染疫,才能使新冠肺炎降為像流感一樣的地方性病毒。德羅斯登1月受訪時也指出,「長遠來說,我們不可能每隔幾個月就為人們接種疫苗,這行不通的。」
不過,德羅斯登當然不贊同故意染疫。《彭博》專欄作家福克斯(Justin Fox)的醫師友人布雷格曼(Bertie Bregman)就表示,「簡單來說,我認為我們必須停止對新冠如此神經質。」
布雷格曼從大流行初期就在紐約治療確診患者,自己也很早就曾染疫,認為新冠傳播可以且應該透過待在家中、生病時戴口罩等簡單措施來減緩,唯一的不確定因素就是長期新冠(Long Covid)。他指出,對於類似感冒及流感的症狀採取合理預防措施,可能比檢測結果呈陰性後再回歸日常生活更重要。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