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將成港特首  分析:較林鄭月娥更臣服北京

▲▼香港特首候選人李家超。(圖/路透社)

▲香港特首候選人李家超。(圖/路透社)

文/中央社台北7日電

香港特首選舉明天投票,唯一候選人李家超篤定當選。綜合學者分析,未來北京會更直接主導香港施政,李家超將比林鄭月娥更臣服於北京的指示,香港領導班子可能會有更多武官。

李家超在警隊工作超過30年,2017年晉升為保安局局長,2021年獲委任為政務司司長,將成為首位警隊出身的香港特首。

學者分析,他能成為下屆特首,其中一個原因是處理2019年「反送中」運動的手法十分強硬,符合未來北京需要一名強硬的特首治港。

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接受中央社電訪表示,李家超當選香港特首後,相信整體政府高層人事任命會出現更多武進文退的現象,未來政務司司長及更多政策局長可能由武官出任。

他說,武官較傳統政務官更講求忠誠、紀律及執行,在新時代下北京多次強調對香港有全面管治權,未來更加傾向直接解決香港政治、經濟及民生等方面的深層矛盾,因即便中國國家領導人反覆提及這些問題,過去10多年甚至20年歷任特首也無法解決。

蔡子強表示,相信北京會逐步為香港未來發展,提出自己的方案,如香港如何配合大灣區開發等,令北京更傾向尋覓忠誠度高的執行者。

但他強調,當官員太過強調執行指示,講求速度和效率,是否能考慮社會不同意見,以及市民有沒有管道反映意見,成為一大問題。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圖/路透社)

▲▼林鄭月娥。(圖/路透)

以往社會不同聲音可以透過公民團體、媒體或泛民主派議員在議會表達,但這3方面在過去一、兩年被大幅削弱,對政府施政缺乏制衡;當政府施政出現偏差時,對社會的衝擊就更大。

他舉例,大約2年前北京發生的強拆風波,華北推動發展潔淨能源及天然氣,甚至最近上海抗疫封城超過1個月,中國官員都是快速執行政策,但欠缺周詳考慮及低估當中的難度,因而引發不少問題。

香港過去數十年是國際金融中心,是中國與西方融匯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但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加上過去2年多COVID-19疫情下推行嚴格的防控措施,嚇跑外資。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最近報道,亞太區總部位於香港的法興銀行,已與新加坡政府達成協議,允許法興安排至少10多名香港銀行家遷至新加坡。

李家超在政綱中提及,鞏固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但蔡子強說,中美由雙方合作進入兩國爭雄年代,中國開始強大,威脅到美國全球霸主地位,過去數年雙方開係變得相當對立和緊張,在俄烏戰爭及疫情後,這種對立和緊張進一步加劇,中美之間的矛盾已變成結構性問題。

在這形勢下,香港容易變成中美的磨心,甚至是雙方角力的棋子。香港要在這對立中繼續作為中西方融匯的窗口,難度愈來愈高,要維持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愈來愈困難。

他說,例如抗疫也令香港處於中西方的矛盾之中,「應跟隨北京的『動態清零』還是西方的『與病毒共存』,令本來是醫學及科學問題,也變成政治忠誠的問題」。

香港中國問題專家劉銳紹接受中央社電訪表示:「李家超肯定會比林鄭月娥更臣服於北京指示。」

▼林鄭月娥與習近平。(圖/路透社)

▲▼中國,香港,習近平,林鄭月娥。(圖/路透社)

他指出,未來香港施政由北京主導,「北京管理香港的程度,較林鄭月娥在位時更直接」,特首由以往的北京代理人角色,變成「絕對執行者」。

劉銳紹表示,任何人做特首只會按北京當下的治港政策行事,而中國政治的隨意性很高,很多事情都可以特事特辦。

他說,在落實北京治港政策的過程中,執行者往往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即從一個「緊」的角度去理解,實行時較北京的想法更狹窄,因為這樣才不會出錯。

劉銳紹表示,在這些因素下,李家超會更加緊貼北京的方針,如基本法23條立法必定從嚴從緊。

劉銳紹表示,未來香港繼續處於中美及中外關係的夾縫之中,經濟發展面對相當大的挑戰。香港金融政策的不穩定性,資金流通會否受到限制等,都令外資感到擔心。

他說,李家超在政綱中提到要沿襲現階段政府的「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計畫等,關鍵仍在於未來政府的財政能力。

香港第6屆特首選舉明天舉行,李家超當選沒有懸念。

李家超宣布參選時指出,其中一個施政理念是「以結果為目標」。他之後曾表示,如果當選,為基本法第23條立法將是工作重點。

他出席選舉答問大會,被問到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本港是否有條件重啟政改、推動普選,他強調政改不會是第6屆政府的優先項目。

他在答問大會中強調,「香港已經擁有新聞自由」,不過,不久前資深傳媒人區家麟被警務處國安處以涉嫌「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拘捕。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關鍵字: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