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出現確診症狀,但快篩兩次都陰性。(示意圖/記者屠惠剛攝)
網搜小組/鄺郁庭報導
確診人數越來越多,有症狀的話,大部分民眾都會先自行快篩。就有網友表示,他出現喉嚨痛、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基本上跟確診狀況重疊很多,但連續兩天快篩都是陰性,疑惑自己到底有沒有確診。有醫護便留言,「我朋友也是,有很多症狀,也是自己篩兩次陰性」,最後結果讓他超無奈。
有網友在Dcard發文「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確診」,說他出現喉嚨痛、頭痛、鼻塞、肌肉痠痛、疲累等症狀,連續兩天快篩卻都是陰性,但看來看去,跟確診的症狀重疊很多,便也開始自我懷疑,「我這樣會是確診嗎?還是其實只是症狀類似的感冒而已?」
看到貼文後,就有人也直呼,「我也是!症狀都有,頭痛喉嚨痛了1個禮拜,篩2次都陰性」,不過不同的是,留言網友是有去看醫生的,「醫生也很不理解,為什麼我吃了藥還在痛,於是又領了3天藥。」
▲友人試兩次都陰性,結果是因為怕痛、不敢插太深,讓醫護傻眼。(示意圖/記者屠惠剛攝)
結果話題就釣出一位在醫院工作的網友,「你快篩有正確使用嗎?」透露他就遇過這樣說的朋友,「我朋友也是,有很多症狀,也是自己篩兩次陰性」,結果他下班後去幫對方插鼻孔後,整個大傻眼,「馬的結果陽性,然後他說他怕太痛、不敢插太深,ㄏㄏ!」
據本站報導《3症狀維持三天可先快篩!「怎麼篩、何時篩才對?」6QA一次搞懂》,小兒科醫師陳木榮講解快篩的步驟,首先可以放一面鏡子在面前,接著頭稍微後仰,把棉支放進鼻孔後,呈現水平或稍微斜下的狀態。這時,棉棒要跟口腔頂部「平行」,並向內緩緩前進,也可以用「耳朵」為假想方向前進到需要的深度,通常約是2公分。
但醫師也強調,重點是「千萬不要沿著鼻骨向斜上前進」,別以眉心或眼睛作為假想方向前進,因為這個目標是頭顱骨底部,萬一戳破了「就進入腦袋。」兒科醫師楊為傑則補充,快篩一定要取到分泌物。在棉棒上看到「黏液」,這是檢查時需要的檢體,若只有口水和鼻水,會讓準確度下降。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