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女子學
今年四月,COVID疫情再度大爆發,每日確診人數指數型上升,自4/28日起更是連續6天本土破萬例,全台陷入疫情大恐慌。
在人人自危的時刻,自我防疫措施更要做到滴水不漏。但身為一個上班族,通勤上下班,隨時都會接觸到陌生人,而且每天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辦公室裡,又該如何防疫呢?對此,編輯邀請了家庭醫學科醫師鄭名琁,站在專家立場,告知我可以怎麼落實辦公室防疫!
Omicron 病毒有何特色?
▲Omicron病毒。(圖/翻攝免費圖庫Unsplash,下同)
「現在台灣主要的COVID病毒是Omicron變異株,一般可在空氣中滯留20分鐘至三小時,依溫度、濕度而定,透過氣溶膠可在空中傳播,或者沉落並附著在物體上,此時若有碰觸,可能會帶著病毒趴趴走,因此接觸任何物品前,一定先用酒精消毒。」鄭名琁醫師說。
另外,由於病毒附著力強,甚至可存活長達兩天,所以一到家後,一定要立刻脫下衣物、反摺後盡快洗滌,建議使用高溫模式清洗殺菌增加效果,若是外套則可以掛在門口通風處。
上班族的防疫小技巧
通勤上下班
上班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適逢上下班尖峰時段,人潮擁擠情況下,該如何保護自己呢?
「除了基本的戴好口罩、盡可能保持距離外。」鄭名琁醫師強調,例如使用塑膠套裝悠遊卡,並定期清洗、更換塑膠套;感應卡片時,採取「懸空」感應的方式,盡可能減少接觸。此外,搭車時,要分好乾淨跟髒的手,例如固定用左手扶握把,右手保持乾淨、也不滑手機,等到離開人潮後,再用右手拿酒精消毒。
辦公室
「辦公室內口罩一定要戴好,盡量不要同時兩人拿下口罩。」鄭名琁醫師提醒。針對公共區域,如茶水間,裝完水後一定要記得洗手,甚至連杯子都用以酒精擦做擦拭;會議室的部分,則要確保門和窗戶都要打開,但若是無窗的密閉空間,則盡量不要關門、並開啟電風扇或空氣清淨機加強對流,最好是 Hepa 等級能有效過濾 ≥ 0.3 微米的空氣微粒,且過濾效果達 99.7% 以上,最重要的是使用完畢記得消毒乾淨。
除此之外,許多人認為廁所很危險,但鄭名琁醫師表示,其實在廁所大家反而比較不會脫下口罩,降低飛沫傳染風險,故感染機率並不大,只要上完廁所有好好洗手,完成「內、外、夾、弓、大、力、完」約30秒的步驟,確保徹底消滅病菌。由於我們經常無意識地觸碰臉部,所以雙手一定要維持乾淨,藉由重複洗手的好習慣、隨時噴酒精,遠離病毒的威脅。
增加免疫力從生活做起
養成運動習慣必然能增加免疫力,比起在家無聊,不妨做有氧運動強化心肺功能,或是體能訓練都好。飲食補充方面,鄭名琁醫師建議,可多補充維他命 C,如柑橘類、檸檬、草莓等;花椰菜中富含礦物質及維生素 A、C、E,具有抗氧化的效果,保護細胞不受自由基的傷害;綠茶中的兒茶素有助於削弱病毒活性、減緩病毒複製的速度;魚類富含 Omega-3 ,能更有效降低發炎現象。以上食品固然能加強身體免疫力,但不是說吃了就不會染疫,最重要的是落實自我防疫、勤洗手、戴好口罩等主要關鍵。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確定自己有沒有染疫呢?鄭名琁醫師指出,由於Omicron症狀跟感冒非常相似,因此很難區分,所以如果出現不舒服的症狀,像是:喉嚨痛、流鼻水、呼吸道不適、不明原因拉肚子、頭痛、發燒、咳嗽,甚至味覺異常等,或疑似有跟確診者接觸過,就應盡快做快篩確認,避免不必要的傳染、擴大病毒圈。
全民一齊做快篩
另外政府也在4/28正式實施家用快篩實名制,民眾只要持健保卡,在健保特約藥局或偏鄉衛生所即可購買,1 人限買 1 份5劑,共500元。以身分證字號尾數單雙號進行分流;單號星期一、三、五;雙號星期二、四、六;週日則開放全民皆可購買。鼓勵全民做快篩,一同檢視自我健康。
▲快篩劑領取說明。(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延伸閱讀:
防疫期間均衡飲食指標!3 份蔬菜、2 份水果,還要記得充分攝取「這個」調節身體機能
【新冠肺炎】住在社區大樓擔心交叉感染嗎?家醫科醫師教你正確的防疫觀念!
※本文由女子學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