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融號火星車探測到含水礦物。(圖/CFP)
記者魏有德/綜合報導
大陸祝融號火星車近日在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區域,首次完成利用巡視器上的短波紅外線光譜儀在火星原位探測到含水礦物。經專家推斷,這項發現可能是由地下水湧溢或毛細作用蒸發結晶出的鹽類礦物,膠結火星土壤後經岩化作用形成,代表著陸區近期有水活動跡象。
▲祝融號火星車已累計行駛近2公里。(圖/CFP)
《央視》報導,祝融號火星車著陸區位於經歷了重塑事件的年輕亞馬遜紀地層上,已有的研究認為火星在亞馬遜紀時期氣候寒冷乾燥,液態水活動的範圍和程度極其有限。祝融號火星車的發現表明,火星在亞馬遜紀時期的水活動可能比以前認為的更加活躍。
天問一號火星任務的祝融號火星車,在火星烏托邦平原著陸區,通過短波紅外線光譜和導航與地形相機數據,發現類似沈積岩的板狀硬殼層,富含含水硫酸鹽等礦物。經大陸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天氣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劉洋研究團隊推斷,這可能是由地下水湧溢或者毛細作用蒸發結晶出的鹽類礦物,膠結火星土壤後經岩化作用形成,揭示了著陸區近期有水活動跡象。
▲祝融號火星車。(圖/CFP)
大陸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祝融號火星車於2021年5月15日著陸於烏托邦平原南部區域。截至目前,祝融號火星車已經在火星北部低地的烏托邦平原區域行駛1年,累計行駛近2公里,獲得大量寶貴的科學探測數據。
根據這項新發現,祝融號著陸區(以及火星北部平原的廣泛區域)可能含有大量以含水礦物形式存在的可利用水,可供未來載人火星探測的原位資源利用。這一發現對理解火星的氣候環境演化歷史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成果5月11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 《科學進展》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