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建仁接受CNN訪問,認為台灣應專注於擴大第三劑疫苗接種。(圖/資料照)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台灣確診數節節攀升,但政府態度與去年5月明顯不同,從對病毒零容忍到思維轉向與病毒共存,與已封城2個月的中國上海形成強烈對比。《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4日指出,在中國因疫情陷入混亂之際,台灣反而抓住開放的機會。前副總統陳建仁也表示,以封城阻止Omicron擴散是不可能的任務,而是應該聚焦另外2件事。
CNN提到,台灣維持開放的部分原因是為避免重蹈上海覆轍,行政院長蘇貞昌承諾,「不會像上海這樣的封城」,反映出人們意識到,Omicron變種的出現令採取清零的經濟體面臨選擇,不是和中國一樣加強管制,實施更嚴格措施,就是利用高疫苗接種率創造重開國門的機會,而總統蔡英文4月宣布選擇後者,盡可能聚焦保障民眾正常生活,而非清零。
▲ 台灣疫情爆發,指揮官陳時中14日記者會說明現況。(圖/指揮中心提供)
前副總統陳建仁接受CNN訪問指出,諷刺的是,正是台灣在長久的清零期間享受的自由令我們不得不面臨選擇,「人們過去2年內過著非常自由的生活,正常度日、正常工作,因此我們不喜歡封城或普篩。我們認為,這對控制病毒傳播是沒有用的。」
他說明,相對溫和的Omicron帶來機會,因其在人群中具有高傳染性,但重症及死亡率極低,而台灣人也看見上海、鄭州和北京封城的狀況,「我們認為,真的沒有必要採取封城來遏制Omicron。這是非常困難的,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強調台灣現下應專注於提升加強劑疫苗覆蓋率,並擴大向社區發放抗病毒藥物及快篩試劑。
▲ 7-11開賣唾液快篩,民眾冒雨排隊搶買。(圖/記者林育綾攝)
也有人懷疑,台灣做法可能造成反效果,反而為奉行清零的中國城市帶來希望。陳建仁對此表示,許多台灣人最初對放棄清零持疑,因為這種策略長久以來確實使社區傳播率維持極低。但隨著此次疫情擴散,台灣人意識到,面對這種相對較不嚴重的變異株,且擁有高疫苗覆蓋率之下,台灣可以與病毒共存。
然而,批評聲浪依然存在。CNN提到,台北各地藥局自5月初就大排長龍,擠滿想購買快篩試劑的民眾,有些排了幾小時仍空手而歸。衛福部指出,無症狀者若想做PCR,必須先進行快篩,反而導致需求增加,供不應求使民眾開始抱怨政府缺乏準備。也有部份家長擔心,年齡未滿疫苗接種門檻的兒童恐怕很容易感染。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