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隔時焦慮失眠「解隔後不敢出門」 醫師:別無聊就大吃大喝

▲醫師提醒居家隔離也要運動,有助穩定情緒、提升免疫力。(圖/資料照片,衛福部南投醫院提供)

▲醫師提醒居家隔離也要運動,有助穩定情緒、提升免疫力。(圖/資料照片,衛福部南投醫院提供)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延燒,每日都有數萬人確診,原本在電視上才看得到疫情案例,現在病毒就近在身邊,也有不少人因確診或接觸而配合指揮中心規定接受隔離;部分民眾因為不安與恐懼等感受帶來身心負面影響,甚至在解隔離後,也沒有重獲自由的歡喜,看著家門外的車水馬龍反而心慌。

南投醫院身心科醫師沈政男指出,被隔離時最常見的反應是:「我會不會確診?會不會演變成重症?」大部分民眾了解客觀訊息後即可逐漸安心,但有慮病傾向(容易擔心健康)或對疫情特別不安的人,就可能出現焦慮症狀,比如反覆想到染疫後果、無法專心做手邊的事、坐不住、肌肉緊繃,甚至容易疲倦等不適。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沈政男表示,最常見的隔離症狀是失眠,一來因為擔心染疫,再者隔離期間作息改變,也可能影響睡眠,也有少數人被「PCR陽性」嚇到出現急性壓力症狀,除了焦慮與失眠,在解隔離後變得更加擔心染疫,甚至不敢出門;焦慮太久若未緩解,就可能出現沮喪、悶悶不樂、胃口變差、無助無望等憂鬱症狀,所幸這類情況相當少見,畢竟隔離頂多2、3周。

要避免隔離帶來的身心症狀,沈政男認為首先應蒐集正確的疫情資訊,並熟悉確診後處理流程,才不會手忙腳亂;在隔離期間應保持作息規律,不要沒事就躺床或因無聊而大吃大喝,並挪出室內空間做點運動,若原本就有身體或心理疾病,應備妥藥物,不要中斷治療,也可藉由網路讓親友陪伴自己,解隔離後若仍有上述症狀持續2周以上,可就診身心科,接受專業協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